首页> 中文学位 >乙肝肝硬化并SBP患者血清MCP-1、TNF-α、IL-10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6h】

乙肝肝硬化并SBP患者血清MCP-1、TNF-α、IL-10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SBP诊断标准

2.3 SBP排除标准

2.4 SBP治疗有效或恢复的标准

2.5 SBP治疗无效的标准

2.6 标本采集及处理

2.7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2.8 实验方法

2.8.1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TNF-α、IL-10含量

2.8.2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MCP-1的含量

2.8.3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2.9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

3.2 标本检测结果

3.2.1 SBP组与非SBP组治疗前、后一般情况的比较

3.2.2 实验各组血清中MCP-1、TNF-α、IL-10的水平

3.2.3 治疗前及治疗后SBP组与非SBP组血清中MCP-1的水平

3.2.4 治疗前及治疗后SBP组与非SBP组血清中TNF-α的水平

3.2.5 治疗前及治疗后SBP组与非SBP组血清中IL-10的水平

3.2.6 治疗前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3.2.7 治疗前检测指标与SBP相关性分析

3.2.8 回归方程参数分析1及方程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析

3.2.9 回归方程参数分析2及方程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和重型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8.4%-24.7%[1],好发于有腹腔积液的患者,对患者的预后有严重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死亡原因。由于腹腔积液的存在和患者机体反应性较差等原因,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总的情况是全身中毒表现较重,腹部表现较轻,而全身表现又常因为肝功能损害的表现突出而被忽视。同时腹水细菌培养周期长、阳性率低,故早期SBP漏诊、误诊机率大,最终可影响疾病的转归。本实验通过测定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SBP患者和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未并发SBP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MCP-1、IL-10)的差异,以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SBP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后上述因子的水平变化,建立SBP的诊断方程,来评价这些指标能否成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早期SBP的诊断及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判断。
  方法:随机抽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腹水患者171例,排除其它基础疾病以及感染。于治疗前采集静脉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采集静脉血标本待测血清中的TNF-α、MCP-1、IL-10,采集腹水做腹水常规、生化、腹水培养检查。根据上述检测结果筛选出SBP确诊病例20例作为SBP组,无SBP病例20例作为非SBP组。诊断参照《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2],SBP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肝脏病学》(第二版)[3]。SBP与非SBP组均予以护肝、利尿治疗,SBP组同时予以抗菌治疗。治疗第7天重复上述标本采集检测操作。
  结果:1.治疗前,SBP组血清中的TNF-α、MCP-1、IL-10高于非SBP组(TNF-α SBP组为12.19±2.71pg/ml,非SBP组为8.71±1.75pg/ml; MCP-1 SBP组为373.87±147.47 pg/ml,非SBP组为232.94±55.59pg/ml; IL-10 SBP组为2.15±0.92 pg/ml,非SBP组为1.36±0.47 pg/ml)(P均<0.05)。2.治疗后,SBP组血清中TNF-α、MCP-1、IL-10明显低于治疗前(TNF-α治疗前12.19±2.71 pg/ml,治疗后9.77±0.96pg/ml;MCP-1治疗前373.87±147.47 pg/ml,治疗后232.94±55.59pg/ml;IL-10治疗前2.15±0.92 pg/ml,治疗后1.36±0.47 pg/ml)(P均<0.05)。3.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多个指标包括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血小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TNF-α、MCP-1、IL-10与SBP诊断相关,其相关系数依次为0.332、0.308、0.405、0.405、-0.385、0.544、0.520、0.550。4.通过Logit回归分析,筛选出血清中细胞因子MCP-1、IL-10两个指标,建立SBP诊断方程:Logit P=-10.922+0.029×血清MCP-1+1.707×血清IL-10。若该值≥1,则提示排除SBP的诊断,若该值<1,则应考虑诊断SBP。该方程对于SBP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为90%。
  结论:1、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SBP组)血清中TNF-α、MCP-1、IL-10含量明显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未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非SBP组),TNF-α、MCP-1、IL-1可作为SBP早期辅助诊断的指标。2、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TNF-α、MCP-1、IL-10明显下降,TNF-α、MCP-1、IL-10可作为SBP抗感染治疗的疗效辅助判断指标。3、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单纯合并腹水患者,建立了早期SBP诊断的预测模型:LogitP=-10.922+0.029×血清MCP-1+1.707×血清IL-10。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