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抗震分析研究
【6h】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抗震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混合梁斜拉桥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大跨度桥梁抗震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现状

1.3.2 大跨度桥梁抗震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桥梁抗震分析方法

1.4.1 反应谱分析理论

1.4.2 动力时程分析理论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红水河大桥有限元分析与动力特性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主要技术标准

2.1.2 斜拉桥布置及结构设计

2.1.3 桥址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2 有限元模拟方法

2.2.1 主要构件材料及性能

2.2.2 桥梁上部结构和桥墩的模拟

2.2.3 桥梁支座和基础的模拟

2.3 红水河大桥动力特性分析

2.3.1 红水河混合梁斜拉桥自振频率

2.3.2 红水河混合梁斜拉桥部分振型

2.4 本章小结

3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反应谱分析

3.1 混合梁斜拉桥地震反应谱计算分析

3.1.1 地震作用组合

3.1.2 反应谱计算说明

3.1.3 E1地震作用下反应谱结果和分析

3.1.4 E2地震作用下反应谱结果和分析

3.2 本章小结

4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地震时程响应计算分析

4.1 不考虑行波效应下地震响应计算分析

4.1.1 E1地震作用下时程响应结果和分析

4.1.2 E2地震作用下时程响应结果和分析

4.2 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在各工况下的结果对比

4.2.1 关键位置的内力及应力对比分析

4.2.2 控制截面位置的位移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混合梁斜拉桥在非一致激励和强余震下的地震响应

5.1 考虑行波效应的地震响应分析计算

5.1.1 计算假定

5.1.2 行波效应对结构位移地震响应的影响

5.1.3 行波效应对结构内力地震响应的影响

5.2 强余震的地震响应分析

5.2.1 余震对结构位移地震响应的影响

5.2.2 余震对结构应力地震响应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跨度桥梁一旦遭到地震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不仅造成交通线本身巨大的损失,导致震区交通的瘫痪,加大救灾工作难度,而且加重次生灾害导致生命财产以及间接经济的损失。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一般主塔高、跨度大,结构受力复杂,因而其抗震分析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以拟建的结构非对称红水河混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该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其动力特性、抗震性能进行计算分析,探讨行波效应和余震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
  (1)对桩-土相互作用模拟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红水河混合梁斜拉桥的动力有限元模型,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桥模态分布较密,前十五阶自振频率低于1Hz。
  (2)采用反应谱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法,分别计算分析了该结构在E1和E2地震下纵向+竖向和横向+竖向2种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和应力响应,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计算地震响应的结果。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均表明,该桥在E1地震下,构件处于弹性状态;在E2地震下桥墩局部区域出现裂缝,满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基本要求。
  (3)在动力时程分析法基础上,考虑行波效应对红水河混合梁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对比分析了4种波速和一致激励下结构的纵向位移和内力的变化情况。
  (4)采用刚度折减法来模拟主震过后各桥墩的损伤,计算结构在余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和对比了结构在E1地震和E2地震的位移和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余震能对桥梁造成接近主震的破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