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逻辑与现实路径
【6h】

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逻辑与现实路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言

0.1 选题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特性分析

1.1 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概念

1.1.1 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内涵与外延

1.1.2 消费者个人信息与隐私之辨析

1.1.3 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特殊性——与一般个人信息之比较

1.2 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性质再探讨

1.2.1 从人格权方面探讨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性质

1.2.2 从信息财产权方面探讨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性质

1.2.3 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与信息自决权

1.2.4 消费者个人信息权是混合性权益束

第二章 消费者个人信息受损现状及侵害行为类型化

2.1 消费者个人信息受到侵害的现状

2.1.1 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侵害总体态势描述

2.1.2 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侵害典型事件分析

2.2 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行为的类型化

2.2.1 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侵害行为的领域划分及其局限

2.2.2 消费者个人信息收集中的不当行为

2.2.3 消费者个人信息使用中的不当行为

2.2.4 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交易等其他不当行为

第三章 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政策选择

3.1 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及其局限

3.1.1 民法保护面临责任界定难的局限

3.1.2 民法保护面临补偿不足的局限

3.1.3 民法保护难以兼顾社会整体利益

3.2 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经济法路径

3.2.1 消费者个人信息交流在市场交易中具有重要价值

3.2.2 经济法保护的原则——在自由放任与严格闭锁之间寻求平衡

第四章 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完善

4.1 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及其评析

4.1.1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成就及不足

4.1.2 我国现行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制度系统及其检讨

4.2 经营者义务细化与流程监管

4.2.1 经营者义务精细化

4.2.2 以科学监管确保制度实施

4.3 激活社会组织与探索技术规制

4.3.1 充分发挥消费者组织的功能

4.3.2 技术保护措施的开发与法治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消费者个人信息是指消费者为了生活需要,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用以直接或间接识别消费者的信息。识别性和财产性的特点使消费者个人信息区别于其它个人信息,消费者个人信息权是具有人格权和财产权性质的混合性权益束。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消费者个人信息具有双重特征:既是纯粹的个人私事又是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资源。消费者个人信息是消费者的个人私事,基于消费者的立场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基于经营者的立场不能绝对地封锁信息的流通。近年来大量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侵害事件的发生都验证了现有的保护制度没有很好地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双重特征之间的矛盾。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政策选择应该在严格闭锁和自由流通之间找到平衡点。我国相关法律规范没有处理好消费者个人信息严格闭锁与自由流通之间的平衡,导致消费者权益和社会整体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和救济。应该通过细化经营者义务、加强流程监管、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的功能、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等多种途径,完善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