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供给行为的研究
【6h】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供给行为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1.3概念说明

第2章 文献评述

2.1 财政分权理论

2.2 财政分权与基础教育供给

第3章 中国式分权与地方政府供给行为

3.1财政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回溯

3.2基础教育供给的困境

3.3中国不能用“手”“脚”投票

3.4分权竞争与地方政府行为模式

3.5 模型设定

第4章 教育供给与财政分权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实证分析

4.2实证结论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结论

5.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经济增长和基础建设的奇迹举世瞩目,这奇迹在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框架下持续地推进着。背后却衍射出中国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不协调的典型事实:地方政府不遗余力的加强了基础建设,却弱化了对基础教育的供给。然而,套用西方经典理论所体现的分权化改革促进公共物品供给的传统智慧,不能完全解释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实际情况来解释教育供给的行为,这恰是本文的重要意义所在。本文以中国式财政分权为研究视角,以基础教育为研究对象,试图考察中国式分权制度背景下的激励机制以及地方政府行为,来解释中国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供给不足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核心内涵是:经济分权同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紧密结合。中央与地方之间分享税种的重新划分,使得地方政府受到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财政激励;以GDP考核为主的自上而下的集权体制,使地方政府间的晋升锦标赛更具竞争性。虽然基础教育的投入对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和居民的福利意义重大,但基础教育作为生产外溢性弱的公共物品,对于地方政府增收的裨益和官员任期内的经济绩效却少有助益,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向追求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率的方向转变,各地区激烈的财政竞争和晋升锦标赛一并挤占了基础教育这一准公共物品的财政支出。
  本文使用1999-2007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了以上的理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度的提高,确实降低了地方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重塑了地方政府的行为,地方政府为经济增长而竞争却忽视了基础教育的供给。本文得出的这一结论无意否定分权化改革的重要作用,但已说明,中国式分权在经济增长和基础建设方面的傲人成就,以及在基础教育部门造成的困境,可视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为改善基础教育供给不足的状况,政府应当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支出权责、改革政绩考核的指标、加强民主建设和逐步取消户籍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