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以制度创新为视角
【6h】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以制度创新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选题的来源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论文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4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生态文明概述

2.1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及其在社会文明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2.2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

2.3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在我国的形成过程

第3章 我国生态危机的现状及制度根源分析

3.1我国生态危机现状的主要表现

3.2 生态问题的制度根源探析

第4章 构建与完善生态经济机制,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4.1经济观念创新

4.2完善市场机制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

第5章 构建和完善生态行政机制,形成良好的生态政治环境

5.1 建构生态型政府

5.2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行政长效机制

第6章 构建和完善生态社会机制,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氛围

6.1建立与完善生态教育与宣传机制,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6.2 建立与健全我国公众参与生态环保的制度

6.3 扶持与扩大环保民间组织,扩宽公众的生态参与渠道

第7章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7.1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立法理念

7.2确立生态文明的宪法地位,并将生态环境权纳入宪法

7.3生态法律体系的完善

7.4加强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虽然给人类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让人类自身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以“人类为中心、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来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工业文明形态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并越来越成为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人们不得不探索一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与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地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建设有序良好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一种后工业文明,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比,其具有一定的共同性,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存在一些自己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全面性,协调性,互利性,可持续性。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构成了社会文明这个大系统,并在文明体系中具有独立的地位。
  生态文明思想是对工业文明的理性反思,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和我国传统文化中浓厚生态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升华,也是对我国严峻生态现状的深刻认识和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当前我国的严峻生态现状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激化;环境污染严重,生活质量受损;生态恶化日益加剧,人们生存状况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等方面。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紧张与激化的表现,但其实质是人与人关系的不断紧张与激化。而造成人与人关系紧张、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规范、调整与制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度缺陷。具体体现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政策的缺陷,社会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等方面。为此,需要构建和完善生态经济体制,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构建和完善生态行政机制,形成良好的生态政治环境;构建和完善生态社会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加强生态法制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