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伍非百名学研究探略
【6h】

伍非百名学研究探略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 录

绪 论

第1章 伍非百的名家研究

1.1 论名家

1.2 名家学派的发展历程及划分

1.3 名家及其典籍的整理考订

1.4 研读名家典籍的方法

第2章 伍非百的名辩研究

2.1 论“名”

2.2 论“辞”

2.3 论“说”

2.4 论“辩”

2.5 故、理、类

第3章 伍非百的名理研究

3.1 关于知识论的研究

3.2 关于时空观的研究

第4章 伍非百名学研究的特点、贡献及不足

4.1 伍非百名学研究的特点

4.2 伍非百名学研究的贡献

4.3伍非百名学研究的不足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伍非百是现代墨学家、逻辑学家,是现代采用西方逻辑学理论和科技知识比附研究中国先秦名学的积极推动者。具体体现在伍非百在名家、名辩和名理几个方面都作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探索。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研究伍非百的名家观及其对名家典籍的考订。对名家学派及发展轨迹的梳理是伍非百名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贡献。在承认中国古代有名家这一前提条件下,明确伍非百的名家思想是涉及到了先秦诸子学派,概括称其为“广义名家观”。伍非百指出名家学派“起源于邓析,成于别墨,盛于庄周、惠施、公孙龙及荀卿”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特点分为六个学派,笔者将其分别命名为:重术派、重法派、形名派、名辩派、名理派、无名派。伍非百名学研究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对名家及其典籍的考订:首先,他根据历代书录考察了名家典籍所经历的变化,最终确定了现有名家典籍;其次,对《墨经》进行校释、整理。他在吸收前人校释精华的基础上,纠前人之误,补前人之遗,并遵循“引说就经”、“碟经”和“旁行”的原则,对《墨经》的次序进行调整,并将《墨经》章节化;再次,他还对公孙龙及《公孙龙子》进行考证,明确指出先秦时期有两个公孙龙,指出《公孙龙子》之《跡府》系伪书,并将其他五篇次序重新编排,使其更成体系;最后,他从历代书录及史实中对邓析的评价、对“无厚”含义的理解和总体内容这三个方面综合判断,确定《邓析子》一书系伪书。以上这些考订工作为还原古典文本的真实面貌做出了一定贡献。另外,伍非百还收集整理了散杂于诸子百家中涉及形名的论述,整理成《形名杂篇》。对名学集大成者荀子在名学理论发展上功与过进行评价。并指出可采用“对比法”来解读古典文本。
  第二部分,重点研究伍非百名学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名”与“辩”。由《墨经》中提出的名、辞、说三个概念到荀子《正名》中提出的名、辞、说、辩四概念,是名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伍非百分别对名、辞、说、辩作了重点研究。对名的研究:首先对名、实、谓及三者的关系作了明确交待,其次,对《墨经》和《正名》关于名的分类理论作了对比研究、总结和提高。再次,解释了为何制名、如何制名、制名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等。并对荀子的“用名之三惑”作了自己的解读,指出用名中破惑的方法。对辞的研究:伍非百指出了什么是辞,辞有或、假、效、使等形式,还指出中有盖然、必然和或然几种判断。对说的研究:伍非百指出了什么是说,说的形式,说有譬、侔、援、推几种类型,以及立说中产生谬误的原因。对辩的研究:伍非百明确了辩之定义,解读了辩之作用,说明了辩的目的,分析了辩的构成,指出了辩者应遵循的规则。在此基础上,伍非百从宏观的角度阐明了察类、辩故、明理是析辞的根据或保证。。
  第三部分,对伍非百名理内容的研究。对作为自己名学视域中重要派别的名理学派,伍非百重点从知识论和时空观的维度进行了探讨。首先,他从“何者为知”、“云何有知”和“所知为何”这三个方面对《墨经》中的知识论作了系统说明。同时对名家各派对“知”的批判也作了一一论述和评价。其次,通过对“宙”和“宇”的解释,说明了时间和空间的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并说明了时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再次,结合“影不徙”和“镞矢不动”等命题,说明先秦时期对时空和运动的认识状况。
  第四部分,总结伍非百名学研究的特点与贡献。在对伍非百名学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其名学研究的特点:由《墨经》研究为中心旁及诸子;系统性;动态性。其贡献在于:推动了名学研究的复苏;对古典文本的整理为后人留下翔实的资料;其名学研究的方法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对名、辞、说、辩四范畴成“理论体系”的认识给后人研究带来一定的启发。

著录项

  • 作者

    卢芸蓉;

  •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

  • 授予单位 湘潭大学;
  • 学科 中国哲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王向清;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墨家;
  • 关键词

    墨学; 文献研究; 理论体系; 伍非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