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禁止令适用条件的确定
【6h】

论禁止令适用条件的确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禁止令适用条件的立法解析及理论观点述评

2.1 禁止令适用条件的立法规定及解析

2.1.1 禁止令适用条件的立法及司法解释规定

2.1.2 禁止令适用条件的立法及司法解释规定解析

2.2 禁止令适用条件的理论观点及评析

2.2.1 禁止令适用条件的理论观点

2.2.2 禁止令适用条件理论观点评析

第3章 确定禁止令适用条件的前提——禁止令的目的与性质分析

3.1 禁止令目的探析

3.1.1 禁止令目的的理论观点

3.1.2 禁止令目的之我见

3.2 禁止令性质探析

3.2.1 禁止令性质的理论观点

3.2.2 禁止令性质之我见

第4章 禁止令适用条件的确定

4.1禁止令的目的、性质对禁止令适用条件的要求

4.1.1 禁止令的目的对禁止令适用条件的要求

4.1.2 禁止令的性质对禁止令适用条件的要求

4.2禁止令适用条件的具体确定

4.2.1具有严重妨碍改造或诱发违法再犯的可能性

4.2.2 关联度

4.2.3 排除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禁止令制度突破了我国刑罚的传统论域,带有体系革新的意义,成为了《刑法修正案八》的一大创新。然而,禁止令作为可以在刑罚之外由审判人员自由裁量限制犯罪分子的自由的处罚措施,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适用得当可以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高效工具,但如果适用不当则会侵害犯罪分子合法权益。因此,如何建构合理的禁止令适用条件,是正确适用这一制度必须应解决的问题。
  构建合理的禁止令适用条件有必要先解读禁止令适用条件的立法规定。目前,禁止令制度的相关法规尚属探索性的,关于禁止令适用条件的规定显得原则性有余而可操作性不强。这样的立法带来的后果是司法实践中禁止令推广的困难和适用上的混乱。构建合理的禁止令适用条件还需要借鉴已有的理论观点。目前,关于禁止令的适用条件有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人身危险性说”、“可能性说”、“关联性和人身危险性说”以及“必要性和关联度说”。这四种学说各有特色,或多或少地揭示了禁止令适用条件应当具备的内容,对构建禁止令的适用条件有借鉴价值。然而,构建构建禁止令的适用条件不能局限于适用条件本身,应当更深一步的探讨禁止令的目的与性质,只有明确了目的与性质,才能构建出合理的适用条件。从目的上而言,禁止令的目的应当是教育矫正和预防违法犯罪,因此,禁止令只能在有妨碍改造的可能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可能时适用。除此之外,适用禁止令不能不考虑现实中的可操作性,应当排除根本不具备可行性的禁止令。这样,禁止令的目的决定了禁止令的适用条件中必须具备严重妨碍教育矫正和诱发违法再犯的可能性条件、关联度条件和作为排除条件的比例性条件、可行性条件。从性质上而言,禁止并不是保安处分,而是属于非监禁刑的辅助执行措施,基于此,禁止令的适用应当是消极的和限权性的,这决定了禁止令必须具备符合比例性条件和关联度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