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林语堂新闻传播观研究
【6h】

林语堂新闻传播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0.1研究缘起与意义

0.2国内外研究情况

0.3研究内容、方法、难点及创新点

第1章 林语堂生平及新闻传播活动

1.1林语堂生平

1.2新闻传播活动

第2章 林语堂新闻传播观主要内容

2.1新闻自由观

2.2报刊功能观

2.3报刊编辑观

2.4报刊经营观

2.5新闻史观

第3章 林语堂新闻传播观形成的渊源与现实背景

3.1历史渊源

3.2现实背景

第4章 林语堂新闻传播观评鉴

4.1主要特征

4.2进步之处与局限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从1924年作为“语丝派”代表人物之一积极投身革命风潮,以辛辣、战斗性的政论性文章影响社会舆论,到三十年代初期成为“幽默”文学的代言人,提倡闲适、近情的小品文风格,以旁观者视角观望政治、社会波动,林语堂先后参与了《语丝》的撰稿和《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的主编工作,在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传播语境中,林语堂身兼着文学家和新闻期刊编辑学家等多重角色。1936年,林语堂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新闻舆论史——《中国新闻舆论史》,这部著作虽然只着重研究了中国民意与专制斗争的历史,表明新闻自由是民主的基础,但也足以说明林语堂具有一定的新闻传播观。
  林语堂的新闻传播观是在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传媒实践中,以丰富的报刊实践活动为基础而逐渐形成的。
  透过林语堂的报刊实践及对其新闻专著《中国新闻舆论史》和其他有关新闻传播论述文章,我们认为,林语堂的新闻传播观主要体现为他的新闻自由观、报刊功能观、报刊编辑观、报刊经营观和新闻史观。林语堂认为,一个国家若没有言论和舆论的自由,就会失去民主的基础,就会沦为专制的霸权。因此新闻绝不能是政治的附庸。在中国,新闻审查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此乃万恶之源,所以他主张新闻立法,并且主张“完全公开地盘”,建立言论自由的公共空间。对于报刊功能,林语堂认为报刊能为真实意见的自由表达提供空间,报刊是社会现象的监督者和评判家,是开启民智、传播文化的教科书,是现实生活艺术的倡导者。他从自由主义的中立立场出发,认为市场和文化缺一不可。他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智慧提出“幽默、闲适风格”、实地调查、加强策划等报刊编辑观。在新闻史观中,林语堂提出中国新闻事业产生于古代歌谣,新闻事业与政府强弱互为关联,中国新闻史就是一部民意与专制的斗争史。
  林语堂新闻传播观的形成,与其宗教式的家庭环境有关,与其所受的中西合璧的教育背景有关,更与当时他所处的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环境有关。尽管没有对新闻传播的本质特征等基本问题做出直接诠释,但其在报刊实践、论述文章和专著中有意无意表现出来的新闻传播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林语堂新闻传播观中关于言论自由、新闻法制、公共空间、市场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对当前乃至今后的新闻事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