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战胜利初期收复区粮食危机及国民政府的应对(1945年8月~1946年7月)
【6h】

抗战胜利初期收复区粮食危机及国民政府的应对(1945年8月~1946年7月)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选题缘由与意义

三、学术回顾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战后初期收复区的粮食危机

(一)粮食危机的表现

1、粮食短缺

2、粮价暴涨

(二)粮食危机的原因

1、粮食供需的矛盾及运输的困难

2、人为的囤积居奇和政府田赋征实政策的取消

3、世界粮荒的影响

(三)粮食危机的影响

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2、对国民党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

二、国民政府应对粮食危机的措施

(一)办理米粮贷款

(二)请求外米接济

(三)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四)开展节约运动

(五)恢复发展交通

(六)预防并打击囤积居奇行为

(七)恢复田赋征实

三、国民政府应对收复区粮食危机的评价

(一)取得的成效

(二)存在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粮食问题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早在抗战时期,受日军占领之沦陷区因遭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粮食缺乏的现象是与年深刻。
  战争胜利以后,沦陷区虽经收复,但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已遭严重摧残,粮食生产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粮食供给出现严重困难。与此同时,由于战后人口的大量回流以及政府军粮、俘粮的征收,粮食消费量却剧增。粮食供需的失衡最终导致战后初期收复区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然而,在粮食危机爆发后,收复区人们却得不到有效的接济。一方面是因为战后的粮食恐慌是全世界性的粮食恐慌,联总虽然很愿意帮助我们,但他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战后中国原有的运销机构及交通工具一时难以恢复,欲将剩余区域的粮食,迅速运至广大的收复区,作适时而足量的供应,实属困难。况且,这些剩余区域有无余粮还尚未可知。除此之外,人为的囤积居奇也导致粮价不断上涨,田赋征实政策的取消亦使政府手中无粮可资调控。所有这些又加重了粮食危机的严重性。
  总之,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战后初期粮食危机一直困扰着广大的收复区。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粮食短缺、粮价暴涨。其中,尤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等这些大城市表现得最为明显。而粮食危机的大肆蔓延对战后国民党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民的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鉴于粮食问题之重要性以及战后粮食危机之复杂性,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应对粮食危机的措施,包括办理米粮贷款,请求外米接济,开展节约运动,加快复兴农业生产,恢复发展交通事业,打击囤积居奇行为,恢复田赋征实政策等。国民政府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对于缓解战后的粮荒危局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各种措施在具体推行过程中存在着重重弊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弊端远远超过成效。所以,从总体上讲,战后初期国民政府的粮政是失败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