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塞缪尔·贝克特《莫菲》中非理性的抗争
【6h】

论塞缪尔·贝克特《莫菲》中非理性的抗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Introduction

0.1 The Foreign Critical Review of Murphy

0.2 The Domestic Critical Review of Murphy

0.3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0.4 Research Methods and Arrangement of the Thesis

Chapter One Murphy’s Self-imprisonment to Psychological Shelter

1.1 Murphy’s Personal Asylum

1.2 Murphy’s Restraint by Others

Chapter Two Murphy’s Self-resistance to Social Restraint

2.1 The Resistance of Labor

2.2 The Despising of Social Conventions

Chapter Three Murphy’s Self-salvation for Spiritual Pursuit

3.1 Desire Salvation from Mr. Endon

3.2 Death Meaning to Pursue Absolute Freedom

Conclusion

Notes

参考文献

致谢

Informative Abstract in Chinese

Résuméand Public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Program

展开▼

摘要

塞缪尔·贝克特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坛享有盛誉的爱尔兰裔作家之一。出版于1938年的《莫菲》是贝氏于二战前夕创作的第一部重要长篇小说。作品以主人公莫菲看似疯癫的形象下所隐藏的精神困境为基调,意在揭示以其为代表的英国社会底层个体,在社会权利的魔掌下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和精神危机,展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看似有序的生活背景下人情汹汹、四面楚歌的社会现状。
  法国著名哲学家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提出,疯癫的历史并不是疯癫本身的历史,他是关于理性如何掌控疯狂的历史。在福柯看来,疯狂与理性的相互对立为人类的生活带来隐患。随着理性世界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异化,理性主义这一积极力量从反面扼杀了人的主体性,使人们陷入迷茫虚无的精神病态。福柯的理论重新对理性进行了界定和反思。在福柯看来,占主导地位的理性话语导致很多人处于失语的处境,从而呈现出疯癫状态。而这种疯癫并不是一种真实的精神疾病,它是一种边缘化困境的挣扎与反抗。结合二战期间的社会历史语境,从福柯的理论出发,本文聚焦于莫非疯癫形象下隐含的精神困境及社会现实意义,试图揭露社会层面下权利与主体的关系。
  本文以主人公莫菲疯癫状态下的精神困境为切入点,通过莫菲自我监禁、自我反抗与自我救赎这三个阶段的逻辑主线,刻画了战后混乱表象下理性缺失的状态以及个人在社会权利面前被动选择的心路历程,揭露了以莫菲为代表的英国整体的精神状况,并讽刺了社会理性。论文导语部分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以下三组问题:莫菲对自我实行监禁的原因是什么?他怪异的行为表象背后隐含着怎么样的社会处境?莫菲是以何种方式对社会进行抵抗的?他的抵抗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怎样的文化内涵?莫菲找寻的自我救赎最终为何失败,他的死亡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正文的第一章主要从莫菲自我监禁的角度入手,剖析莫菲疯癫行为背后隐含的社会原因,以及社会表象下个体的选择。由于生活在一个缺乏关爱且压抑的社会环境中,莫菲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失语状态。他以自我限制的方式逃避外部世界,以此来应对自我所面临的困境。然而社会的种种现实迫使他不得不回归现实,莫菲陷入两难的处境之中。第二章以莫菲的自我抵抗角度入手,分析莫菲在理性世界中的挣扎。莫菲不得不屈从于社会群体当中,去找寻一种平衡的生存方式,然而冷漠强势的理性社会并没有接受他,反而把他推向绝望的边缘。莫菲开始以躲避和欺骗的方式来抵制世界机械化的生产,并对自我产生怀疑。第三章主要阐释莫非的自我救赎。莫菲企图在精神病人的身上重构自我,获得平等的话语权,从而实现自我的救赎。最终在挣扎无望之余,以死亡的方式做为最后的抗争,寻求自身的解脱。
  最后,在结论部分回答上述问题,并强调莫菲的疯狂并不仅仅是个人的原因,而是复杂的社会下隐形权利运作的结果。莫菲在疏离的社会空间里的疯狂性格,导致他迷失在自我的精神迷宫,无法在社会中找到归属感。在莫菲身上体现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冲突现实,同时折射出他渴望与他人沟通的心态。莫菲这一人物形象是贝克特对于占主导地位的理性社会权力的挑战,引起我们对人类主体的重新思考与关注。社会的绝对权力使人类无法逃脱权利话语的规训,疯癫只是人类一种徒劳的挣扎。疯癫不是理性的匮乏,而是恰似理性的过度,贝氏通过写作警醒我们友善对待疯癫,体现了二战期间期待解放思想的时代声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