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邹韬奋的抗日救国思想研究
【6h】

邹韬奋的抗日救国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指导思想

二、研究综述

三、选题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邹韬奋抗日救国思想的来源

一、强烈的爱国救国意识

二、日趋严重的中日民族危机

三、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章 邹韬奋抗日救国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抗日救国思想的萌芽

二、抗日救国思想的形成

三、抗日救国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邹韬奋抗日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抗日救国的紧迫性

二、抗日救国的途径

三、抗日救国的目的: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国

第四章 邹韬奋抗日救国思想的影响

一、积极引导知识青年走上抗日救国道路

二、影响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邹韬奋是一位著名的政论家和新闻记者。他在长期的抗日救国活动和宣传中形成了抗日救国思想。邹韬奋抗日救国思想来源于他强烈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爱国救国意识是邹韬奋抗日救国思想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表现于他对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认同。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使邹韬奋本人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其抗日救国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更使其明确了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抗日救国伟业、实现民族解放目标的主体所在,并且坚信未来中国必然会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日益严重的日中民族危机的影响,可以说是邹韬奋抗日救国思想形成的外在因素。
  邹韬奋抗日救国思想的形成可划分为萌芽、初步形成、进一步发展以及成熟这四个阶段。九一八事变之前,邹韬奋就开始思考抗日救国这一时代主题,他主张应首先实现国家统一、避免国内分裂,进而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建设准备阶段提供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至被迫流亡欧美之前,邹韬奋开始对以国民政府为抗日救国的主体产生怀疑,直至不抱任何希望。从1933年7月踏上前往欧洲的邮轮以至1935年8月返回国内,再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夕,邹韬奋的抗日救国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考察欧美期间,邹韬奋认识到社会主义实为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自然不能置身其外,但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却在于完成民族解放的斗争,因为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严重的帝国主义侵略。而领导这一民族解放斗争的中心力量在于“和帝国主义的利益根本不两立的中国的勤劳大众的组织”。回国之后的邹韬奋,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他此举与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可谓不谋而合,并多次与中共领导人刘少奇就统一战线问题进行交流,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邹韬奋抗日救国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救国的途径及其目的,途径之中既有全面抗战爆发前形成的实业抗日救国思想、体育抗日救国思想,又包含全面抗战时期形成的全面抗战思想、战时经济思想、战时外交思想。抗日救国的目的即是邹韬奋希望抗战能够与建国并举,在抗战的过程中建设一个真正的三民主义共和国,进而实现民主政治。但邹韬奋关于国家前途的愿景绝不仅如此,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强调“世界是动的”,在“发展的演变中”,我们只能指出事物发展的前途趋势,但具体的发展“速度”和“限度”,则取决于“进步阵营中人的努力和客观事实的发展”,因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当它还给一切生产力以发展余地,而这一切生产力尚未展开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当其藉以存在的物质条件尚未在旧社会胎包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邹韬奋的抗日救国思想引导和影响了许多爱国青年走向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反击了抗战时期的妥协投降倾向,维护了抗战阵营的团结。正如抗战胜利之后,周恩来对邹韬奋的评价,“在他的笔底,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成了现在中国人民的胜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