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层信访治理:常街的实践与逻辑
【6h】

基层信访治理:常街的实践与逻辑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引 言

1.1 研究的缘起

1.2 既有研究的梳理

1.3 样本选择与研究的具体路径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常街的信访运作

2.1 常街的接访人员

2.2 常街的接访流程

2.3 常街的信访事项

2.4 常街的矛盾纠纷预防

2.5 小结

第3章 常街的信访治理及其类型化分析

3.1 常街的信访治理实践

3.2 常街信访治理的个案考察

3.3 常街信访治理的类型化及逻辑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常街信访治理的逻辑及其困境

4.1 常街信访治理的逻辑

4.2 常街信访的治理困境

第5章 信访治理的法治化改革及其建议

5.1 信访治理的法治化改革

5.2 信访法治化治理的具体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1息诉罢访协议书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日益严峻的信访问题成为近十多年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当今中国简直可以称为“信访中国”。尽管近年来随着信访法治化改革的推进,信访问题有所缓解,但成效有限,信访的根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既有研究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视角出发,提出不少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和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但整体来看,相关研究多以信访维权作为切入点,更多关注乡村政治内的农民上访问题,而对基层政府的治理缺乏足够的回应,也少有考察一般城市地区的信访问题。有鉴于此,本文以一个普通三线城市的街道社区作为田野对象,立足于该街道的信访治理实践,试图从政府治理的角度出发,描述该街办的各类信访治理行动,并力图揭示治理背后的行动逻辑。
  文章首先展示常街信访的日常运作图景,考察了常街接访人员、信访流程、及其信访结案方式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文章回到政府治理的视角,既从整体上描述常街信访治理的实践情况,又结合细微的个案考察,通过三起典型案例的分析,清晰展现了街办在治理信访案件过程中的主要动机及其行动策略。进而,文章通过类型化的分析,将治理行动分为四种类型,即“谈判型”治理、“调解型”治理、“依法型”治理和“强制型”治理。需指出,常街的信访治理常常是结合多类治理方式以共同治理同一起案件。但每一类治理方式的行动逻辑有所不同。
  透过四种类型的治理行动发现,常街信访治理整体上遵循和谐治理为主、强制性治理为辅,积极“作为”为主、理性“不作为”为辅的行动逻辑。同时,常街信访治理效果并不总是很理想,时常出现“终而不结”的现象,由此导致之前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经进一步考察发现,常街在治理过程中面临着“非正常上访”现象突出、信访人诉访不分情况严重、信访治理成本高及信访程序“终而不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结合当下开展的信访法治化改革,指出当前改革的一些局限与不足,并建议从构建回应型信访治理模式、改善压力型考评机制、建立信访司法调解确认制度和引入社会第三方力量等具体内容入手,促进信访法治化改革的落实与完善,从而实现基层信访的良性治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