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周蕾文化批评研究
【6h】

周蕾文化批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0.1周蕾及其著作简介

0.2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0.3研究价值

第1章 后殖民视觉体制下的原初性发掘

1.1视觉性大众文化中隐含的原初性

1.2借由阴性特质刻画的新民族志

第2章 女性批评视域中的现代文学批评

2.1鸳鸯小说的女性特质分析

2.2五四小说细节的性别化分析

2.3中国妇女主体性的建立

第3章 香港文化身份的想象

3.1香港文化的“身份危机”

3.2漂泊离散者的边缘反抗

3.3“第三空间”香港的独特身份的建构

第4章 20世纪中国文化的现代阐释

4.1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立场

4.2中国文本的西式诠释

4.3 三重“边缘”视角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作为出生、成长在英殖民地香港而主要接受美国学院派教育,继而扬名海外的文化批评家,20世纪的中国文化是周蕾文化批评的重要对象之一。周蕾文化批评的出发点是探究主流文学文化与通俗文学文化的关系,而其重点又在于探索通俗文化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在如今东西文化碰撞的历史大气候下,周蕾展现了其强大的西方学术理论功底及强悍的学术风格,在研究的过程中探索了少有人尝试的新思路,而在众多海外华人学者中,她又以其超越殖民对话、反对中心主义的新颖的解读方式独树一帜。
  在解读中国现代文学时,周蕾的核心理论是“原初”和“视觉性”,这两者也是其主要的方法论,周蕾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文本的细读阐释了这两个概念的内涵。首先,周蕾指出对“原初”的理解是驻足于对“中国性”讨论,而“原初的激情”指向中国对“根”、“本”之物的迷恋,并从中国文学史传统写法这一角度提出了对于“中国性”的独特解读。周蕾发掘“原初性”时不仅考察了相关的寻根类文学作品,更富有新意地结合现代化视觉媒体进行研究,从电影的“视觉性”这一角度切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通过论证视觉媒体给中国知识分子所带来的“震惊”效果,周雷认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特征之一便是现代性与先进科技力量相结合。虽然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现代文学,但是周蕾的焦点并不是对现代中国文学进行概述式研究,而是聚焦于现代中国文本中关于主体性的问题。除了将“视觉性”研究贯穿学术研究,周蕾在探索受到西化的中国主体性实质时同样关注一直以来被忽略的“女性”,这也是其学术研究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对现代中国文学作品中“女性”的探索,周蕾发现,这些女性形象具有明显的反抗传统的特点。除关注中国大陆的现代文学之外,周蕾的另一关注焦点是她的故乡香港。从对香港在九七回归前后的身份焦略到对香港未来处境的担忧,周蕾通过对香港流行文化的选择性解读,为香港在中英之间构建起特殊的主体性,即香港是既反外部殖民又抵抗民族主义的一个“第三空间”,甚至认为香港是中国未来都市生活的典范。
  在周蕾的学术研究中,运用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研究理论,包括后结构后殖民批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等,周蕾坚持用她所熟悉的西方理论工具进行分析、书写,自言是为了拒绝简单将西方和中国进行对立,主要目的是试图运用“文化翻译”这一工具,在传统的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这种二元对立模式中实现跨语际话语阐释。但是,由于成长和所处学术环境不同,加之较为偏执的意识形态,周蕾的论述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忽略具体历史背景和过度阐释的问题。
  周蕾新颖独特的文化批评曾在西方引发巨大反响,也给国内学术界带来新鲜独特的视界。吊诡的是,周蕾的相关学术理论给国内学界带来强烈冲击并被广泛关注的实证之一,是一直以来国内众多学者对其批评理论的非议及驳斥。尽管这是由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学术传统等造成的,但周蕾的这种先锋前卫的批评理论,确实开辟了一种解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甚至文化的蹊径,而她将大量西方理论进行挪用、重组用以解读中国文本的批评模式也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