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载淋球菌PorB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6h】

载淋球菌PorB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常 用 英 文 缩 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 验 材 料

1 主要实验仪器

2 菌株、质粒及细胞株

3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实 验 方 法

第一部分:载porB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1 pcDNA3.1(-)/porB质粒的提取及鉴定

2 壳聚糖-pcDNA3.1(-)/porB纳米粒的构建及特性研究

第二部分 壳聚糖-pcDNA3.1(-)/porB纳米粒诱导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作用的研究

1 核酸疫苗的制备及纯化

2 壳聚糖-pcDNA3.1(-)/porB纳米粒的免疫接种

3 免疫小鼠标本的收集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porB基因在小鼠鼻黏膜组织的表达

5 壳聚糖-pcDNA3.1(-)/porB纳米粒的免疫活性评价

6 统计学处理

实 验 结 果

1 pcDNA3.1(-)/porB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2 壳聚糖-pcDNA3.1(-)/porB纳米粒的构建及特性研究

3 壳聚糖-pcDNA3.1(-)/porB纳米粒免疫活性研究

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cDNA3.1(-)/porB在小鼠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以壳聚糖为基质材料,制备淋球菌porB基因缓释微球,通过鼻黏膜途径及肌注途径免疫BALB/c小鼠,分析其免疫活性,探讨其能否增强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为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淋球菌DNA疫苗载体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CS-pcDNA3.1(-)/porB微球,分别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观察微球形态、大小、zeta电位;核酸酶研究其保护性; DNA电泳阻滞分析CS-pcDNA3.1(-)/porB纳米粒结合能力;释放实验评价CS-pcDNA3.1(-)/porB的稳定性;用MTT法评价CS-pcDNA3.1(-)/porB的细胞毒性高低。将壳聚糖-pcDNA3.1(-)/porB纳米粒和裸质粒pcDNA3.1(-)/porB纳米粒通过鼻饲和肌注途径免疫雌性BALB/c小鼠,ELISA法测定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结果:
  (1)壳聚糖与 pcDNA3.1(-)/porB质粒形成稳定的微球,包封率大于90%,多数成球形,直径在100-300nm之间。
  (2)壳聚糖纳米粒能有效抵抗核酸酶的降解作用,4℃保存45d,壳聚糖纳米粒仍能较稳定地和porB质粒结合。MTT毒性试验证明壳聚糖-pcDNA3.1(-)/porB纳米粒在高剂量才出现低细胞毒性。
  (3) CS-pcDNA3.1(-)/porB与裸质粒 pcDNA3.1(-)/porB组通过鼻黏膜免疫及肌肉注射免疫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CS-pcDNA3.1(-)/porB诱导的血清特异性IgG和生殖道灌洗液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随免疫时间呈上升趋势,与裸质粒pcDNA3.1(-)/por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CS-pcDNA3.1(-)/porB鼻饲和肌注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经特异性抗原刺激后,脾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和IL-4含量明显升高,与裸质粒pcDNA3.1(-)/porB组、PBS和壳聚糖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分别为1.54±0.28和1.63±0.27)明显高于裸质粒 pcDNA3.1(-)/porB组、壳聚糖组和PBS组(P<0.05);鼻饲途径的CS-pcDNA3.1(-)/porB组、裸质粒pcDNA3.1(-)/porB组血清 IgG亚类 IgG2a/IgG1比值分别为1.441、1.745,肌注途径的CS-pcDNA3.1(-)/porB组、裸质粒pcDNA3.1(-)/porB组血清IgG亚类IgG2a/IgG1比值分别为1.387、1.761。
  结论:
  (1) porB基因可与壳聚糖形成稳定的缓释微球,并能在293T细胞内表达;
  (2)壳聚糖纳米粒能增强 pcDNA3.1(-)/porB核酸疫苗的鼻饲及肌注免疫效果;
  (3) pcDNA3.1(-)/porB核酸疫苗主要诱导Th1型倾向性免疫应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