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h17型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分化机制
【6h】

Th17型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分化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语词汇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HBV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HBV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小鼠对HBV的免疫应答反应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HBV抗原诱导的Th17型细胞对HBV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部分 研究HBV抗原对Th17细胞分化影响及机制

一、HBV抗原成分对小鼠Th17型细胞分化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二 、HBV抗原影响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具有严格的宿主和组织特异性,是全球感染性肝脏疾病的主要病因,据报道全球约每年100万的患者死于HBV感染导致的各种疾病,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HBV本身不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的病理变化主要取决于机体免疫应答,尤其细胞免疫应答。HBV导致的免疫损伤十分复杂,加之缺乏有效的动物疾病模型,故目前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免疫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Th17型细胞是一种辅助性CD4+T细胞,能够分泌产生IL-17A(即IL-17)、IL-17F、IL-22、IL-6等细胞因子,孤独核受体γt(Orphan nuclear receptor gamma t, RORγt)是调节Th17型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Th17型细胞可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与许多免疫性疾病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现发现Th17型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在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中明显升高。但有关HBV抗原诱导的Th17型细胞在肝脏免疫病理损伤的作用,以及影响其分化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首先用HBV抗原定向诱导初始CD4+T细胞向Th17型细胞分化,并过继转移到能表达HBsAg和HBcAg的小鼠模型,以研究Th17型细胞在HBV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并进一步研究HBV抗原对Th17型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第一部分 HBV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目的:构建HBV重组腺病毒
  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1.3倍HBV全基因组(ayw亚型)真核表达质粒与穿梭质粒 pAdTrack连接,构建重组穿梭质粒 pAdTrack-HBV。测序验证序列正确后,将重组穿梭质粒 pAdTrack-HBV线性化转染到含有 pAdEasy-1的大肠杆菌BJ5183中构建HBV重组腺病毒质粒pAd-GFP/ HBV1.3。测序验证后,将重组穿梭质粒pAd-GFP/HBV1.3线性化,用脂质体2000转染到HEK293AD细胞进行包装,并进一步扩增 HBV重组腺病毒,用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 HBV重组腺病毒,最后用HBV DNA FQ-PCR定量检测HBV重组腺病毒浓度。
  结果:pAdTrack-HBV质粒和pAd-GFP/HBV质粒分别经酶切,在1%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可得到4.1Kb大小的酶切片段,大小与1.3倍HBV基因全长相符合。转染pAd-GFP/HBV质粒的HEK293AD细胞在24小时后开始表达GFP荧光蛋白,1周后出现细胞病理效应。扩增后的HBV重组腺病毒的HBV DNA含量为1.31×1010copies/ml,经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后病毒指数为7.89×1012copies/ml。
  结论:成功构建HBV重组腺病毒(Ad-HBV)。
  第二部分 HBV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小鼠对HBV的免疫应答反应
  目的:建立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研究HBV感染早期小鼠的免疫反应及其肝组织学改变。
  方法:尾静脉注射HBV重组腺病毒感染C57BL/6小鼠,在注射病毒后的第1、2、3、5、7天收集小鼠血液、脾脏和肝脏。分离小鼠血清,用改良赖氏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方法(IFMA)定量检测血清 HBsAg、HBeAg、抗HBs、抗HBe和抗HBc;HBV FQ-PCR定量检测血清HBV DNA。分离肝脏细胞,用HBsAg和HBcAg作用肝脏细胞后,ELISA检测细胞因子INF-γ、IL-4和IL-17;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组织HBV cccDNA;荧光显微镜观察肝脏组织GFP蛋白表达;HE染色切片检测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肝脏HBsAg和HBcAg表达。
  结果:Ad-HBV组与Ad组C57BL/6小鼠在注射初期(1d、2d)均出现血清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和肝脏组织轻度炎症反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第3天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肝脏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小鼠感染 Ad-HBV后的第1天血清检测到 HBsAg和HBV DNA,肝脏组织也出现 HBsAg、HBcAg的表达和HBV cccDNA,第3天最明显。感染后第5天检测到抗-HBs,第7天检测到抗-HBc,而抗-HBe一直为阴性;HBsAg和HBcAg作用后不影响肝脏细胞的INF-γ、IL-4和IL-17细胞因子分泌水平。
  结论:
  尾静脉注射 Ad-HBV能够构建急性 HBV感染小鼠模型;Ad-HBV感染C57BL/6小鼠早期不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与肝脏损伤作用。
  第三部分 HBV抗原诱导的Th17型细胞对感染Ad-HBV小鼠的作用研究
  目的:定向诱导HBV抗原特异性Th17型细胞,并研究其对感染Ad-HBV小鼠的作用。
  方法:
  1.诱导HBV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经C57BL/6小鼠鼻腔接种200μl含5×106 copies HBV重组腺病毒的病毒悬液,4周后加强一次,再经1周后取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将细胞分三组:HBV抗原+细胞因子组,HBV抗原组和PBS组。HBV抗原+细胞因子组,用细胞因子(TGF-β1ng/mL、IL-610ng/mL、IL-2310ng/mL、抗IFN-γ5μg/mL、抗IL-45μg/mL)和HBV抗原(HBsAg20μg/ml和HBcAg20μg/ml)作用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HBV抗原组用HBsAg20μg/ml和HBcAg20μg/ml作用细胞;PBS组仅用PBS作用细胞。72小时后用CD4+T细胞磁珠分选脾脏单个核细胞的CD4+T细胞,把 CD4+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通过Mitomycin C处理健康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获得)按5:1混合,并加用上述刺激因素继续作用72小时。收集小部分细胞悬液用ConA刺激24小时后,ELISA检测上清中IL-17、IL-22、INF-γ和IL-4的水平;流式细胞术(FCM)分析IL-17+CD4+T细胞、INF-γ+CD4+T细胞和IL-4+CD4+T细胞的百分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IL-17、IL-22和RORγt mRNA水平。
  2.构建小鼠肝脏急性损伤模型通过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HBV重组腺病毒,感染病毒3天后予以细胞过继转移。洗涤上述培养的HBV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PBS重悬细胞,将200μl含2×107个细胞的悬液尾静脉注射给已感染HBV重组腺病毒3天的C57BL/6小鼠。24小时后处死小鼠,取小鼠血清用改良赖氏法检测谷丙转氨酶,取肝脏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
  结果:
  1.HBV抗原+细胞因子组 IL-17+CD4+T细胞的百分比,以及 IL-17、IL-22和RORγt mRNA水平显著性高于HBV抗原组和PBS组,P<0.01,且IL-17和IL-22分泌水平也显著性高于其它两组,P<0.01。HBV抗原组的IL-17+CD4+T细胞百分比,以及IL-17和IL-22 mRNA水平和分泌显著性高于PBS组,P<0.01;HBV抗原组INF-γ+CD4+T细胞的百分比和INF-γ的分泌显著性高于HBV抗原+细胞因子组和PBS组,P<0.01。HBV抗原+细胞因子组、HBV抗原组和PBS组 IL-4+CD4+T细胞的百分比和IL-4分泌无显著性差异。
  2.HBV抗原+细胞因子组和HBV抗原组的CD4+T细胞分别过继转移给感染Ad-HBV的C57BL/6小鼠,均能导致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以及肝脏组织明显的炎症反应,如肝细胞明显肿胀,部分坏死,肝脏结构紊乱,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
  结论:
  1.用 HBV抗原(HBsAg和HBcAg)联合细胞因子在体外成功定向诱导初始CD4+T细胞向Th17型细胞分化。
  2.HBV抗原特异性Th17型细胞可导致感染Ad-HBV小鼠的肝脏炎症反应与组织损伤。
  第四部分研究HBV抗原对Th17型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研究HBV抗原对小鼠Th17型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1.分别用重组HBsAg、HBcAg、HBeAg免疫 C57BL/6小鼠,取三种抗原免疫组小鼠的脾脏单个核细胞,一部分细胞用相应HBV抗原(HBsAg20μg/ml,HBcAg2.5μg/ml,HBeAg2.5μg/ml)作用24小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IL-17+CD4+T细胞百分含量。另一部分细胞用磁珠分选 CD4+T细胞,并与相应抗原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同培养72小时,real-time PCR检测细胞的IL-17、IL-22和RORγt mRNA水平,以及培养液IL-17和IL-22的含量。
  2.检测HBV三种抗原免疫组脾脏单个核细胞的TLR2、3、4、7和9 mRNA水平。分别用 HBV抗原作用相应免疫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24小时,检测细胞IL-6和IL-23 mRNA水平和分泌。不同剂量HBV抗原作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4小时,检测IL-6、IL-23 mRNA水平和分泌及其TLR7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siRNA沉默巨噬细胞 TLR7的表达,Western-Blot分析 siRNA抑制效率;以siRNA-TLR7小鼠巨噬细胞为 APC,分别加入三种不同的HBV抗原及相应的HBV抗原免疫的CD4+T细胞共同培养72小时,检测CD4+T细胞的IL-17、IL-22和RORγt mRNA水平,以及 IL-17和IL-22的分泌水平;用 HBV抗原对siRNA-TLR7小鼠巨噬细胞作用后,检测其IL-6和IL-23的分泌和mRNA水平。
  结果:
  1.HBsAg免疫组、HBcAg免疫组、HBeAg免疫组脾脏单个核细胞的IL-17+CD4+T细胞百分比显著性高于佐剂组,P<0.01,且CD4+T细胞的IL-17和IL-22 mRNA水平和分泌,以及RORγt mRNA水平均显著性高于佐剂组,P<0.01,但程度不一致。IL-17 mRNA水平和分泌依次是HBcAg组—HBeAg组—HBsAg组,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2 mRNA水平和分泌依次是HBsAg免疫组—HBcAg免疫组—HBeAg免疫组,HBsAg免疫组显著性高于HBcAg和HBeAg免疫组,P<0.01,而在HBcAg和HBeAg免疫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ORγt mRNA水平依次是HBcAg免疫组—HBeAg免疫组—HBsAg免疫组,HBcAg免疫组显著性高于HBsAg和HBeAg免疫组,P<0.01,而在HBsAg和HBeAg免疫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与佐剂对照组比较, HBeAg免疫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的TLR2 mRNA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HBcAg免疫组无明显改变,而HBsAg免疫组则表达显著性下降,P<0.01;三种抗原免疫组TLR3 mRNA水平无明显改变;HBcAg免疫组TLR4 mRNA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HBeAg免疫组无明显改变,而在HBsAg免疫组其表达显著性下降,P<0.01;三种抗原免疫组TLR7 mRNA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以HBcAg免疫组升高最明显;三种抗原免疫组TLR9 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HBsAg、HBcAg和HBeAg免疫组脾脏单个核细胞的IL-6 mRNA水平和分泌均高于佐剂组;而HBcAg和HBeAg免疫组IL-23 mRNA水平和分泌显著性高于佐剂组,P<0.05。体外小鼠巨噬细胞在HBsAg、HBcAg和HBeAg作用下TLR7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显著性升高,P<0.01。在HBcAg和HBeAg作用下,巨噬细胞IL-6和IL-23 mRNA水平和分泌显著性升高,P<0.01,呈浓度依赖关系,且以HBcAg作用最明显;HBsAg作用巨噬细胞仅IL-6 mRNA水平和分泌显著性升高,P<0.01。siRNA-TLR7抑制靶基因效率近70%;siRNA-TLR7能显著性抑制能显著性抑制三种 HBV抗原(HBsAg、HBcAg和HBeAg)免疫组小鼠CD4+T细胞IL-17、IL-22mRNA水平和分泌及RORγt mRNA水平的上调(P<0.01);能显著性抑制三种HBV抗原上调小鼠巨噬细胞的IL-6 mRNA分泌和水平(P<0.01),及显著性抑制HBcAg和HBeAg上调小鼠巨噬细胞IL-23mRNA水平和分泌(P<0.05)。
  结论:
  1.HBsAg、HBcAg和HBeAg能够促进Th17型细胞分化,以HBcAg诱导作用最强;HBcAg和HBeAg诱导的Th17型细胞以分泌IL-17为主;HBsAg诱导的Th17型细胞以分泌IL-22为主。
  2.HBcAg和HBeAg通过上调小鼠巨噬细胞TLR7表达,增加IL-6和IL-23分泌,诱导Th17型细胞分化,而HBsAg通过上调小鼠巨噬细胞TLR7表达,仅增加IL-6分泌,诱导Th17型细胞分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