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源CT双能量CTA成像对活动性脑出血的研究
【6h】

双源CT双能量CTA成像对活动性脑出血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资料:

2 检查方法:

结果

3.1活动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影像征象的分析。

3.2新技术CTA与常规CTA成像对活动性脑出血的诊断对比

3.3双能量虚拟平扫图对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3.4不同时间段双能CTA对斑点征的检出率。

3.5活动性脑出血的相关临床指标分析

3.6筛选活动性脑出血的风险因素。

讨论

4.1活动性脑出血的定义及病理机制,以及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足。

4.2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诊断脑出血性病变的应用及优势

4.3双能量CTA期融合碘图对活动性脑出血诊断价值。

4.4双能量虚拟平扫对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4.5不同时间段活动性脑出血检出率的临床意义。

4.6活动性脑出血的相关风险因素的分析。

4.7本研究中相关标准及技术参数选取分析

本研究不足之处: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颅内出血的诊断应用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双源CT双能量CTA成像对活动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活动性脑出血的早期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收集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间行双能量头颈部CTA(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的全部225例脑出血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依纳入及排除标准获得117例资料。按诊断标准分为活动性脑出血组与非活动性脑出血组,获取每例患者的:常规头颅平扫图、CTA期非线性融合图(non-linear blending of mixedkV image)、CTA期融合碘图(Fusion Iodine overlay image)、虚拟平扫图(virtual noncontrast image)、双能去骨三维血管图。分析每例患者的图像特征,包括:血肿直接征象(脑出血量、血肿的形态、部位、是否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以及造影剂渗漏征(斑点征spot sign);探讨双源CT双能量CTA成像对活动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并筛选出活动性脑出血的相关风险因素。
  结果:与双能量CTA期非线性融合图(模拟常规增强CT图)对比,双能量融合碘图提高了对活动性脑出血的检出敏感度(92.6% VS62.7%,P<0.05),而两种方法的检测特异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93.3% VS96.7%,P>0.05);双能量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种诊断方法的吻合度较强(K=0.791,P<0.001);血肿形态不规则,血肿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量≥30ml,高血压病程≥10年,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史,在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脑出血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史为活动性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双能量CTA融合碘图可提高对活动性脑出血的检出敏感度,虚拟平扫可准确诊断颅内出血,有望替代常规平扫。对于存在活动性脑出血相关风险因素的患者,在发病内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行头颅双能量CTA检查可帮助评估病情及指导下一步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