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缺血性卒中分型与预后的高分辨磁共振研究
【6h】

急性缺血性卒中分型与预后的高分辨磁共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

第1章绪 论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第3章 结 果

1.入组情况

2.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情况

3.卒中分型情况

4.高分辨磁共振与常规磁共振卒中分型差异

5.随访情况

6.卒中分型与卒中终点事件关系

7.缺血性卒中终点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讨 论

第5章结 论

附图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本研究应用3.0 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fication,CISS)分型,对比常规磁共振序列,分析 HRMRI在卒中分型中的应用价值。2.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终点事件(卒中近期恶化、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探讨HRMRI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入组2015.04~2016.12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组患者均在入院3天内完成常规磁共振(DWI、Flair、T1、T2、3D-TOF-MRA)与HRMRI(3D-T1-VISTA、T2WI、SWI)序列检查。结合患者临床信息(个人史、既往病史、生化检查及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 CISS分型,比较常规磁共振组与HRMRI分型差异。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进行3个月和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卒中各亚型终点事件发生差异,探讨缺血性卒中常见影响因素(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等)、影像特征(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及HRMRI特征(斑块易损性)与终点事件发生关系。
  结果:
  1.共纳入符合要求患者115例。HRMRI显示:30%患者颅内血管壁未见明显异常(35例),11%患者存在管壁增厚(12例),59%患者发现动脉管壁显示斑块存在(68例)。
  2.常规MRI与HRMRI两组分型诊断一致99例(86%),16例(14%)分型不一致。其中11例常规MRI分为穿支病变型,经HRMRI检查均发现载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例可疑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常规MRI未发现动脉粥硬化证据归为不明原因型, HRMRI显示责任动脉存在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并管腔无或轻度狭窄,应归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3.随访115患者,失访6例(5.2%),发生终点事件26例(23.5%),其中卒中近期恶化15例(死亡10例),1年内卒中复发11例(9.6%)。以HRMRI分型为标准,病因不明型终点事件发生率最高,穿支病变型发生率最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 OR=3.670;95%CI:1.196~11.261),入院 NHISS评分>4分( OR=3.054;95%CI:1.008~9.257),高血压(OR=4.956;95%CI:1.301~18.883),高胆固醇血症(OR=3.318;95%CI:1.010~10.902),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OR=6.181;95%CI:1.452~26.314)是缺血性卒中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1.HRMRI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高,有助于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分型。
  2.HRMRI对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有助于评价缺血性卒中不良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