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54例临床分析及随访
【6h】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54例临床分析及随访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第 1 章 前 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内容

2.3 研究方法:

第3章 结 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表现

3.3 发病因素

3.4 实验室检查

3.5 肺功能检查

3.6 肺部HRCT检查

3.7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3.8 治疗及随访

第4章 讨 论

4.1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与年龄、性别

4.2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与发病因素

4.3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与过敏

4.4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与肺部HRCT

4.5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与治疗随访

第5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研究新进展

附录一、儿童闭塞性支气管炎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参加会议及获奖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BO)是指因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部细支气管损伤出现持续6周以上的咳嗽、喘息,伴或不伴有呼吸困难、运动不耐受,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气流受限综合症。肺活检是其诊断金标准,按病理学分类,主要包括缩窄性细支气管炎及增殖性细支气管炎。目前研究发现,引起BO的发病因素种类繁多,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毒物质吸入等。由于肺活检在儿科临床上的难以实施,临床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肺部HRCT诊断,不利于早诊断,所以使患儿诊断及治疗滞后,导致临床疗效欠佳,预后不佳,不仅加重患儿家庭负担,对患儿身心健康也造成不良影响。
  目的:总结并分析儿童BO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BO的早诊断、早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5年8月经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部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5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性别、就诊或诊断年龄、入院时临床症状及体征、出生情况,辅助检查包括呼吸道病毒抗原七项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过敏原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BALF细胞学计数、肺功能、肺部CT等),随访采取电话问诊及门诊就诊。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
  (1)54例患儿中男43例(79.6%),女11例(20.4%),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构成比。年龄分布方面,平均诊断年龄1.3?1.2岁,0.5~1岁年龄组共22例(40.7%),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反复的咳嗽喘息,可伴有气促、运动不耐受,肺部闻及湿啰音及喘鸣音,伴有杵状指2例。22例患儿需机械辅助通气(包括气管插管及无创通气),17例需鼻导管给氧。
  (2)BO的发病因素以感染为主,病毒感染22例(40.74%),病毒感染构成比高于其他发病因素;在感染源方面,肺炎支原体感染10例(18.52%),肺炎支原体构成比仅次于腺病毒,麻疹和细菌随后。30例患儿行过敏原检测,结果提示BO患儿以过敏为主。19例患儿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提示主要表现为CD4+T细胞下降(94.7%)为主。12例患儿行肺功能检查,提示肺功能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54例患儿肺部CT均表现为马赛克灌注征、空气潴留征表现,少数合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等征象。38例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表现为支气管内膜炎症改变。
  (3)52例患儿出院后均予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联合雾化治疗,辅助其他支持治疗。54例患儿以门诊及电话随访,随访到50例患儿,随访时间最短为0.5年,最长为5.7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84?1.13年。11例患儿症状及肺部CT好转(20.4%),20例患儿咳喘改善(37.0%),16例咳喘症状未见改善(29.6%),3例患儿死亡(5.6%)。
  结论:
  (1)儿童BO好发于年龄在0.5-1岁的婴儿,男性高于女性。
  (2)儿童BO以感染为主,肺炎支原体导致儿童BO发生的机率较大,仅次于腺病毒。
  (3)儿童BO经抗炎治疗后大部分临床症状可缓解,早期诊断治疗可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但大部分BO患儿治疗后影像学改变不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