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来自边缘的声音——《看不见的人》的艺术表现与主题意蕴
【6h】

来自边缘的声音——《看不见的人》的艺术表现与主题意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Blues and Jazz in the Novel:Vernacular Voice to Call for Identity

Chapter Two Myths and Folklores in the Novel:Historical Resonance to Call for Identity

Chapter Three Fluid Theme:Pursuit of Identity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立项

展开▼

摘要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直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该书是埃里森生前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却奠定了作者在美国文坛不可替代的牢固地位。许多评论家从不同角度解读这部小说,如写作技巧、主题思想、以及广博的文化渊源等。批评方法的多样性、切入角度的多样化也说明了小说自身所具有的包容性。尽管也有不少评论探讨了黑人文化与该小说的关系,如布鲁斯音乐、爵士乐或者神话与民间故事在小说中的运用,但很少有文将它们与主人公寻证自己的文化身份这一主题联系起来。 本文尝试从艺术表现形式这一角度来探讨黑人音乐如布鲁斯、爵士乐和神话、民间故事在小说中的运用,并进一步挖掘他们所蕴涵的主题:主人公寻求身份的过程就是他认识与接受黑人文化的过程。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作者在美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评论界对于《看不见的人》中的音乐和神话故事的研究状况以及作者本人深厚的音乐文化背景对他创作产生的影响。本文作者指出:主人公——一个无名黑人青年(同时也代表整个黑人民族)只有在认识并接受他的民族文化时才能了解并获取自己真正的身份。正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具体探讨布鲁斯、爵士乐在小说结构、语言表述中的体现。同时指出布鲁斯作为黑人文化一种典型代表形式,其本身就也就是黑人民族身份的体现。同时它也是中心主题的一种变奏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民主的渴望。第二章分析了神话故事“兔子和熊”在小说中的运用,主人公同时扮演“兔子”和“熊”两种角色,人物性格的多义性,黑人身份的复杂性增加了作品的艺术张力与深度。第三章阐述了小说最重要的一个主题:黑人对自我身份的探求。“看不见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促使他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对黑人文化的逐渐了解使他终于发现他生存的真实状态:“无形”。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综述,指出作者将音乐和神话两种主要以声音的形式传播的黑人文化运用到作品中来,既增加了小说的艺术特色,同时又实现了他的艺术理想。这种来自美国主流文化边缘的声音,其本身就彰显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就是黑人文化身份的外化形式。小说中的主人公在认识与接受黑人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发现了黑人在美国文化的真实处境,逐渐了解了自我,确认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