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错位与整合——论“五四”时期周作人“人的文学”观
【6h】

错位与整合——论“五四”时期周作人“人的文学”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及文献综述

一、西方人学思想的发展及其特征

二、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

三、对“人的文学”观的辨析

四、周作人“人的文学”主张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五四”时期的文学被概括为“人的文学”,一切价值观念的建立都围绕“人”而展开。在理论上对“人”探讨最多的是周作人,他第一个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文学”口号。“五四”新文学“人”的观念的理论来源被直接设定为西方,“人的文学”中的“人”则被定位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系统中的“人”。但由于时间上的错位性以及语境的差异,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中“人”并不是西方人文主义系统中的“人”。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人学思想的发展简要概括。第二部分按照周作人“人的文学”观所呈现出的直观特征归纳梳理。第三部分以西方人学特征为参照,对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具体分析阐释。这一部分为文章的重点。首先对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提出人性意义上的人,进行了肯定性的评价;然后从周作人对西方人学思想的错会性误读、以及他的人学思想的传统文化内涵及其中的重重矛盾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阐述了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作为新文学最初的理论资源,对新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文章将周作人的人学思想置于西方人文主义话语的大背景之下,对其人学思想进行了不一样的审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