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追寻与反叛: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成长主题
【6h】

追寻与反叛: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成长主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and the Theme of Growth

Chapter Two Stephen's Growth and Living Circumstances

Chapter Three Stephen's Growth and Spiritual Conflicts

Chapter Four Stephen's Growth and Artistic Aspirations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二十世纪世界文坛巨匠詹姆斯·乔伊斯,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对成长主题的探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乔伊斯第一部公开发表的小说,也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成长小说。这部现代经典著作既是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又是艺术家成长小说(Kunstlerroman)。小说追踪了斯蒂芬从幼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揭示其艰难曲折追求自我和身份的过程。在《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乔伊斯摒弃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强调成长的连续性和流动性,说明了斯蒂芬要逃离熟悉的环境、选择自我流亡的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并指出斯蒂芬精神异化和隔离的现实性。 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年出版以来,许多文学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小说中成长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剖析。但是,至今还没有评论家从成长小说传统这一视角对小说的成长主题和乔伊斯的成长观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以斯蒂芬渐次拒绝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追求艺术理想、选择不可避免的流亡为两条线索,探讨斯蒂芬的美学理论、斯蒂芬对自身和所处环境的认识、斯蒂芬在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灵与肉、罪恶与忏悔、牧师职业与艺术理想等一系列冲突,并逐渐成长为艺术家的过程,以期全面地把握《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成长主题的内涵。斯蒂芬摆脱家庭、宗教和国家的桎梏,追求自由,希望以新的方式与现实世界相联系。他把自己看成是希腊神话中的艺术家,要凭借自己的美学理论和艺术创作作为双翼,飞离肮脏的都柏林社会。但是,他同时也希望以艺术为手段,更完整、更客观地表达出他对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通过对斯蒂芬成长过程的探讨,说明了艺术家从少年到成熟,从最初对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模糊理解到清醒地认识自己和社会,这样一个过程既是异化和隔离的过程,也是追求真和美的过程。这种悖论反映了成长的烦恼和困惑,同时也反映在现代社会艺术家使命的复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