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新时期对新闻事业性质认识的理论嬗变
【6h】

论新时期对新闻事业性质认识的理论嬗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1章新时期对新闻事业性质认识的理论嬗变轨迹

1.1新闻事业性质为形而上的“纯意识形态属性论阶段”(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1992年)

1.2“超纯意识形态属性论”阶段(1992年十四大召开至今)

第2章传统“喉舌论”向“新喉舌论”的衍变历程

2.1“喉舌论”的重生期(1979-1982年)

2.2“喉舌论”的成长期(1983-1992年)

2.3“喉舌论”的成熟期(1992年十四大召开至今)

第3章推动新闻事业性质认识嬗变的动因分析

3.1由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论”到“大众传播工具论”——意识形态属性阶段论的动因分析(1976-1992年)

3.2新闻事业性质观念由纯意识形态属性论到超纯意识形态属性论阶段衍变的动因分析(1992年十四大召开至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闻事业的性质,实质上是指新闻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新闻影片、网络等)的性质。因为报纸在这些媒介中出现最早,所以一些新闻学者在论述新闻事业性质时,大都以报纸性质代表新闻事业的性质,由报纸的性质引申为新闻事业(新闻媒介)的性质。 本文第一、二章总结出我们对新闻事业性质的认识是按两条认识线索发展的,一是对新闻事业性质的认识,一是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喉舌论”的认识,每条线索的发展十分复杂;另一方面,这两条线索在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相互交错的特点。这样,本文在论述这个问题时也就把它分成对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对喉舌论的认识来展开,对两条线索的论述各自采取历时性的梳理。 本文第三章是分析推动新闻事业性质(包含“喉舌论”)认识的动因,因为本文对新闻事业性质(包含“喉舌论”)认识的分期,是分成两个阶段来论述的:第一阶段是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92年十四大召开,我称之为“纯意识形态属性论阶段”。这一阶段,理论界对新闻事业性质的认识局限在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纯意识形态领域这一理论框架内进行。这一阶段,理论界长期把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个性当作是整个人类新闻事业的共性,也就是把“喉舌论”当作是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今,我称之为“超纯意识形态属性论阶段”。在十四大明确提出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理论界对新闻事业的性质进行了重新界定。这一阶段,实践界率先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作模式,即用企业管理的方法来经营新闻事业,改变了新闻理论界的既定认识,学者们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新闻事业就它生产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来说,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但同时,就它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和娱乐来说,属于第三产业。这两个阶段有其各自不同的动因,所以在第三章分成“纯意识形态属性阶段论”(1976-1992年)的动因分析和由“纯意识形态属性论”到“超纯意识形态属性论阶段”(1992年十四大召开后——至今)衍变的动因分析。 关于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取比较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