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市大足县龙水地区农民的社会心理变迁(1950——1957年)
【6h】

重庆市大足县龙水地区农民的社会心理变迁(1950——1957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言

第一章农民的传统心理

第二章从龙水解放到土地改革

2.1观望和比较的等候心态

2.2不愿或不敢斗争的怯懦心态

2.3阶级斗争观念的逐渐接受

2.4把地主彻底消灭的报复心态

2.5绝对平均、逐利和团结心理

2.6余论

第三章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合作化运动的开端

3.1以图个人致富而消极等待、观望和平均主义的心理

3.2共产党就合作化(互助组和初级社)的宣传和农民对合作化态度的转变

3.3恐惧、逐利的心理

3.4统购统销政策与农民的社会心理

3.5从众心理、道德性加入和农民对合作化的变通和理解

3.6小结:公与私、合作与单干的二律背反

第四章高级社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1从批判“小脚女人”谈起

4.2高级社的迅猛推进和两条道路的辩论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相对来说较为封闭。因而在建国以前,农民的社会心理仍然是传统的社会心理占主导地位,并未发生较大的变化。自解放以后,共产党在龙水掌权,通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从互助组到高级社)、各种思想教育使农民的社会心理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主导农民社会心理的仍然是传统心理,其实质仍然是传统心理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 第一章回顾了农民传统心理的几个重要的特点,并在前入论述的基础上结合龙水地区的实际情况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第二章主要分析土地改革对农民社会心理的影响。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对共产党入主龙水由最初的观望等待、冷漠变成积极参与,热烈支持,最终使农民热烈拥护共产党,对共产党产生了绝对信任的心理。共产党在龙水得到了完全的拥护。 第三章主要分析合作化初期农民的社会心理,由于合作化不太符合农民的传统,因此农民仍旧先观望等待,但是在共产党进行舆论宣传并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巧妙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后,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踊跃参加,最终使合作化顺利实现。 第四章主要分析农民在较高层次的合作化(高级社)的社会心态。由于没有看到高级社的实际利益,农民在政治压力下选择了消极应付,甚至一度退社。而农村两条道路大辩论强行将农民拉回到合作化的轨道上,从而使农民的社会心理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最终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最后,对这一时期农民社会心理的变迁进行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对这8年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