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略论毛泽东实现人民民主的路径选择
【6h】

略论毛泽东实现人民民主的路径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毛泽东实现人民民主的路径选择的依据

1.1理论依据:马列主义民主路径思想

1.2实践依据

第二章 毛泽东实现人民民主的路径选择

2.1从宏观上看——“外发型民主”转向“内生型民主”

2.2从方式上看——短暂改良转向彻底革命

2.3从层级趋向上看——以基层民主推动全国民主

2.4从权益安排上看——国权至上,但先行彻底民权

2.5从形式上看——竞争民主与协商民主并举

第三章 毛泽东实现人民民主的路径选择的当代启示

3.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不断实现“外发型民主”向“内生型民主”转变

3.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途径

3.3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

3.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应充分尊重、保障和发展人民的各项权利

3.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实现竞争民主和协商民主二者的结合和优势互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既继承了马列主义民主路径思想的基本观点,又总结了中国资产阶级主要民主派人士的民主实践经验与自身亲历民主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在中国实现人民民主的正确路径:从实现民主的宏观上看,毛泽东把外来民主模式主要是苏俄的无产阶级民主制与当时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实现人民民主的道路上完成了“外发型民主”向“内生型民主”的转变,为以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范式;从实现民主的方式上看,毛泽东在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和自己的改良实践受挫后,毅然选择了革命道路。同时,他又吸取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派革命不彻底的教训,总体上坚持通过彻底革命以实现人民民主;从实现民主的层级趋向上看,毛泽东选择了自下而上以基层民主推动全国民主的道路。毛泽东早年发起的湖南自治运动,由于采用改良的方式,以失败告终,而在后来的江西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基层民主建设中,毛泽东却大获成功;从实现民主的权益安排上看,毛泽东和梁启超、孙中山等民主志士们一样,面对着民族危机深重的中国,都主张国家主权至上。并且他们都赞同行“民权”,但不同的是,毛泽东实行的“民权”更具有优先性、广泛性、彻底性和真实性;从实现民主的形式上看,毛泽东坚持竞争民主和协商民主并举,分别主要表现为他对革命根据地基层民主选举的重视和推动与他的多党合作思想和实践。 在民主路径上,毛泽东与梁启超、孙中山的主张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他们的不同之处,从表面上看是方法、方式、层级趋向、权益安排和形式的不同,而从根本上看,则表现为两种思想体系——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在全国的胜利,也验证了毛泽东实现人民民主的路径选择的正确性。当今,毛泽东实现人民民主的路径选择对发展我国人民民主政治的路径选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