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贝娄小说中的大学教师形象——以《赫索格》、《更多人死于心碎》、《拉维尔斯坦》为例
【6h】

论贝娄小说中的大学教师形象——以《赫索格》、《更多人死于心碎》、《拉维尔斯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1.1 相关研究概述

1.2 选题缘起和写作目的

第二章 创作背景及贝娄小说中大学教师形象的总体状况

2.1 贝娄创作的时代背景

2.2 贝娄小说中大学教师的群像速写

第三章 漂泊与受难的犹太魂

3.1 精神漂泊汉

3.2 精神受难徒

第四章 角力与区隔中的婚姻悲剧

4.1 男女角力

4.2 个体区隔

第五章 大学里的荒诞者

5.1 现代荒诞的含义

5.2 荒诞者形象

第六章 贝娄小说中大学教师形象的价值和局限

6.1 作为犹太精神载体的大学教师形象之文学价值与局限

6.2 作为婚姻悲剧承受者的大学教师形象之文学价值与局限

6.3 作为荒诞者的大学教师形象之文学价值与局限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年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一个小镇的犹太移民家庭,后随家人移居到美国中部城市芝加哥。自1944年先锋出版社(Vangoard)出版其长篇处女作《晃来晃去的人》(DanglingMan)到2000年推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拉维尔斯坦》(Ravelstein),贝娄的创作生涯令人惊讶地持续了近六十年,期间他三获美国全国图书奖,并于1976年摘取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本文以贝娄小说中的大学教师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部代表性作品的深入研读,旨在归纳出贝娄小说创作中大学教师形象的特征,并探讨这一形象系列在文学上的价值与局限。全文分为七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与本论题相关的研究概况及本文的写作缘起和目的。第一章介绍贝娄创作的时代背景,并结合美国大学教师现状对贝娄小说中的大学教师形象作整体性观照。第二章着重从精神漂泊与精神受难两个方面归纳出贝娄小说中大学教师形象的犹太性特征。第三章从角力与区隔的视度分析了贝娄小说中大学教师形象所具有的婚姻悲剧性特点。第四章运用现代荒诞理论探讨了贝娄小说中大学教师形象存在的内心荒诞性特征。第五章针对贝娄小说中大学教师形象在犹太、婚姻和荒诞上的特征,逐一就大学教师形象在文学上的价值和局限作出评判。结语部分总结了贝娄大学教师题材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