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问题研究
【6h】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以前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

第二节 治理控制型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

第三节 权利保护型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

第二章 当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价值取向分析

第二节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主体结构分析

第三节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资源配置分析

第四节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运行效益分析

第三章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国际及香港地区经验与反思

第一节 英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经验

第二节 美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经验

第三节 中国香港地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经验

第四节 国际及香港地区经验比较与反思

第四章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几点建议

第一节 加强政府对流浪未成年人的主动救助管理

第二节 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的后续支持机制

第三节 建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的社会支持体系

第四节 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参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时期,流浪未成年人的数量急剧上升,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让未成年人包括流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当前流浪未成年人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术界肩负着深入分析流浪未成年人问题的深层次社会原因,探索更为科学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机制的重大责任,为推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做出贡献。
   本研究运用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纵向上分析国内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历史变迁,以从中发现我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制度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从横向上深入分析当前中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时代特征,主要包括价值取向分析、主体结构分析、资源配置分析和运行效率分析四个维度,并根据这四个维度展开与国外及香港地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体系与机制的比较,揭示当前我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具体包括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从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概念界定、研究综述和研究思路与方法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的价值,同时对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把握国内外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问题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并明确交待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历史变迁。主要从纵向上分析中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思想理念、政策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具体包括新中国以前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建国以后到1995年期间的治理控制型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1995年以来的权利保护型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
   第三部分是当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分析与评价。该部分充分利用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社会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当前我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价值取向分析、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主体结构分析、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资源配置分析、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运行效益分析。研究证明,当前我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价值取向正经历从治理控制向权利保护的转型期,主体结构仍以政府为主、非政府组织介入还很缺乏,资源配置也是以政府资源为主、高校等事业单位为辅助、社会力量难以形成主导,运行效益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四部分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国际及香港地区经验与反思。该部分主要从法律制度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实践等方面分析了英国、美国、中国香港地区及参阅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经验,在一定深度上进行比较分析,并反思中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问题。
   第五部分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的几点建议。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四点:一是加强政府流浪未成年人的主动救助管理,其中外展服务是重要途径;二是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的后续支持机制,其中家庭干预和社区干预是重要方法;三是建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的社会支持体系,其中培育公民的公益意识和参与意识是基础;四是确立非政府组织未成年人救助主体地位,其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相互合作的关系是关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