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弁而钗》、《宜春香质》看明末清初的男风小说
【6h】

从《弁而钗》、《宜春香质》看明末清初的男风小说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男风的发生机制

第一节 “情”的表现形态

第二节 对于“无情”世间的批判

第三节 建立稳定、持久的男风世界

第二章 探索离奇曲折的叙事模式

第一节 仿“才子佳人”的人物设置

第二节 煞费苦心的叙事操作

第三章 道德的坚守与呼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读研期间所发表的学术科研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弁而钗》、《宜春香质》是明末醉西湖心月主人的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男风小说集,专门描写男子同性恋之间的故事,是当时的男风现象文学展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男风的诉求。本文以《弁而钗》、《宜春香质》为例,通过细读文本、对比明末清初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男风小说,从作者价值取向、创作理念,作品的人物设置、叙事操作等角度,探讨明末清初醉西湖心月主人一派对男风的态度以及此类小说表现出的文学独特性。
  第一章分析醉西湖心月主人一派对男风的有情态度。首先以《宜春香质》“月集”中圆情老人构建的“情谱”,大太子、二太子的职责等为理论依据,阐明醉西湖心月主人一派对于男风及男风中的同性恋情的看法。其次,以《弁而钗》、《宜春香质》的小说文本为依据,具体分析醉西湖心月主人一派通过这些男风小说,批判现实男风中的各种丑陋现象,颂扬理想男风中的美好行为,表达构建一个规范有序、情深义重的男风世界的愿望。
  第二章探讨《弁而钗》的叙事模式。醉西湖心月主人在《弁而钗》中借鉴了才子佳人的叙事模式,在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打造有情而有序的男风世界”的初衷,试图确定一个适合于男风小说的叙事模式。首先是关于《弁而钗》的人物设置。《弁而钗》将男子同性恋中的双方分为主动方和被动方,在人物设置上借鉴了才子佳人的人物设置,注重才、色、德的描写,但是,《弁而钗》突破才子佳人的设置,更多的强调男子同性恋中双方地位的平等、结合的自愿以及品质的高尚。同时,在描写被动方时,不仅像以往男风小说一样,突出被动方的女性化,而且注重突出被动方的男性气质,如《情侠纪》中的张机。其次是关于《弁而钗》的叙事操作。《弁而钗》在操作模式上以才子佳人小说的“一见钟情——传诗递简——幽期密约——洞房花烛”四部曲为基础,结合男风的实际进行相应改造,如把“洞房花烛”环节改为“世代同好”或“得道成仙”。最后是关于《弁而钗》的叙事模式对后来类似的男风小说产生的影响,如李渔的《无声戏》。
  第三章阐明《弁而钗》、《宜春香质》表达出的作者的创作理念。这主要有两点,一是劝世观,二是因缘观。劝世观主要体现为:作者在作品开头就明显提出劝世理念,即通过这个故事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化目的;在作品中对性行为进行详细描述,企图达到以淫止淫和寓教于乐的目的。因缘观即因果报应,通过作品中主人公的不同遭遇、不同结局,惩恶扬善,表明作者善因必生善果、恶因必得恶果的理念。实际上,这两种创作理念在当时是相当流行的,醉西湖心月主人的这两种创作理念不过是顺应潮流的表现,所以通过分析《弁而钗》、《宜春香质》,可见当时一众小说作家的创作理念与创作心态。
  总之,通过《弁而钗》、《宜春香质》,我们可以得知明末清初时期,以醉西湖心月主人为代表的一派对男风的态度以及他们写作的男风小说所表达的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