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前我国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协同发展研究
【6h】

当前我国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协同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导论

一、本论文的价值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三、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社会舆论的理论与历史

第一节 社会舆论的理论透视

一、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舆论

二、生活世界中的社会舆论

三、社会舆论的要素结构

四、本文关于社会舆论的界定

第二节 社会舆论的历史演变

一、社会舆论的中国历史镜像

二、社会舆论的西方历史演绎

小结

第二章 社会舆论的道德特质与道德功能

第一节 社会舆论的内在道德特质

一、社会舆论的道德价值源泉:义与利的辩难

二、社会舆论的道德价值内核:善与恶的评价

三、社会舆论的道德价值诉求:荣与辱的表达

第二节 社会舆论的道德功能

一、社会舆论是社会道德运行的重要机制

二、社会舆论是个体道德内化的重要资源

三、社会舆论是道德文明提升的重要力量

第三节 社会舆论的道德作用

一、社会舆论的道德整合作用

二、社会舆论的道德反思作用

三、社会舆论的道德引导作用

小结

第三章 社会公德的理论与历史

第一节 社会公德的内涵与特征

一、社会公德的内涵

二、社会公德的特征

第二节 建国以来社会公德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建国以来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经验

二、建国以来社会公德建设的历史教训

小结

第四章 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的内在融通

第一节 公共性: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的融通基础

一、“公共”与公共性

二、公共精神

第二节 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的内在融通

一、共同担当的公共使命

二、共同聚焦的价值目标

三、相得益彰的融通机制

小结

第五章 我国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面临的双重困境

第一节 当前我国社会舆论的现状与特征

一、当前我国社会舆论的现状

二、当前我国社会舆论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当前我国社会舆论面临的道德困境

一、道德焦虑、道德冷漠与道德迷惘充斥社会舆论

二、道德评价泛化与道德暴力事件频发

三、社会舆论的道德反思表层化、快餐化

四、社会舆论的道德整合功能呈现弱化之势

第三节 当前我国社会公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公德底线失守

二、耻感钝化退化

三、失德现象泛滥

第四节 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面临的舆论困境

一、社会负面现象被社会舆论过度放大

二、社会公德缺失尚未引起社会舆论的理性反思

三、社会公德建设尚未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小结

第六章 当前我国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协同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节 当前我国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协同发展的挑战

一、“舆论热”与“公德冷”形成鲜明的反差

二、社会舆论热点的迅速转换不利于社会公德的反思沉淀

三、社会舆论道德整合能力弱化不利于社会公德的全面提升

四、官方舆论公信力下降不利于社会公德的效能发挥

第二节 当前我国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协同发展的机遇

一、多元的社会舆论为社会公德提多样的价值资源

二、互竞的舆论场为社会公德提供了多层次的理性资源

三、广泛的舆论讨论为社会公德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第三节 两个典型舆论事件留给我们的启示

一、佛山“小悦悦”事件和香港“陆童便溺”事件

二、两个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暴与公德反思

小结

第七章 当前我国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协同发展之要义

一、何谓协同发展

二、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协同发展的内涵

三、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协同发展的价值目标

第二节 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需“各尽其分”

一、社会舆论需回归“社会公器”之价值立场

二、社会公德需巩固“社会底线”之价值基础

第三节 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需“相得益彰”

一、社会舆论为社会公德的讨论、反思、濡化提供全方位的平台

二、社会公德为社会舆论的传播提供价值底线与道德力量

三、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全面融入公众生活、提升社会文明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是现代开放社会健康运行所倚赖的重要精神力量,它们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引导与行为规范功能。然而,随着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一方面,人们不知不觉已经步入“陌生人社会”,传统熟人社会的那一套伦理规范逐渐式微,而现代公共道德规则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亟待加强。另一方面,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公民参与舆论表达变得日益便利,社会舆论纷繁复杂,然而在这纷繁热闹的表象后面,社会舆论日趋分化,形成了不同的话语体系和舆论场,且话语冲突与舆论对立常有发生。于是人们愈益明显地感受到,在“自媒体时代”的“陌生人社会”里,浮躁、焦虑、暴戾等不良情绪充斥于社会舆论,道德迷惘、道德冷漠、耻感钝化侵蚀着社会公德,社会舆论的分化与社会公德的滞后已经给人们的公共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与交往成本。这表明,当前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作出理论解答。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遵循如下思路进行理论解答。首先,在伦理学的视域内,社会舆论具有哪些道德特质和功能?其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建设之间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关联?最后,面对当前我国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建设的现实困境,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能否实现协同发展,如何实现协同发展?
  基于对社会舆论的理论与历史的解读和梳理,本文认为,社会舆论的道德特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义与利的辩难是社会舆论的道德价值源泉;二、善与恶的评价是社会舆论的道德价值内核;三、荣与辱的表达是社会舆论的道德价值诉求。社会舆论的道德功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社会舆论是社会道德运行的重要机制;二、社会舆论是个体道德内化的重要资源;三、社会舆论是道德文明提升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公共生活中,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常常体现出共生共荣、损益相联的特点,归根结底,是因为二者共同具备公共性这一内在特性,故而公共性成为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内在融通的逻辑基础。本文从三个方面就社会公德与社会舆论的内在融通问题进行了探析:一是共同担当的公共使命;二是共同聚焦的价值目标;三是相得益彰的融通机制。
  放眼当下社会现实,我国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建设面临着双重困境,所谓双重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在运行过程中分别存在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指二者之间相互融通不畅,相互支撑不够。面对这些现实困境,本文认为必须寻求社会舆论和社会公德的协同发展之路。
  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的协同发展,就是指社会舆论和社会公德作为社会精神系统的关键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融通、相互支撑,从而引领社会精神系统中的其他要素协调同步发展,实现社会精神系统功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二者协同发展的价值目标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积累社会资本,二、优化道德秩序,三、涵养社会心态,四、提升人格境界。而二者协同发展的路径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探究:从单一层面来看,社会舆论的良性发展与社会公德的系统提升是基础;从综合层面来看,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是关键。因此,若要实现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的协同发展,不仅需要二者“各尽其分”,更需要“相得益彰”。

著录项

  • 作者

    康镇麟;

  •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学科 哲学·伦理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刘湘溶;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道德与社会;
  • 关键词

    伦理学; 社会舆论; 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