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课改背景下湖南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适应性研究——以龙山县里耶民族中学为例
【6h】

新课改背景下湖南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适应性研究——以龙山县里耶民族中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特色、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新课改

2.1.2 农村与农村初中地理教师

2.1.3 适应与适应性

2.1.4 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适应性

2.2 理论基础和视角

2.2.1 多元智能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4 文化—个人视角

3 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现状

3.1 研究对象选择缘由

3.2 教师适应性的调查

3.2.1 调查目的

3.2.2 调查对象

3.2.3 调查方式

3.3 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性调查结果分析

3.3.1 里耶民族中学地理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3.3.2 对新课改的整体认识情况分析

3.3.3 对新目标的适应情况分析

3.3.4 对新评价的适应情况分析

3.3.5 对新教材的适应情况分析

3.3.6 对新教法的适应情况分析

3.3.7 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分析

4 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存在不适应的成因分析

4.1 教师自身的因素

4.1.1 情感上对新课改的关注还不足

4.1.2 传统教学观根深蒂固

4.1.3 教师专业素养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

4.1.4 教师在教学中压力大,精力不足

4.2 学校层面的因素

4.2.1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4.2.2 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地理课程资源匮乏

4.2.3 学校不合理的评价制度

4.3 教育政策方面的因素

4.3.1 教材的编排偏离农村实际

4.3.2 会考制度带来的竞争压力

5 提升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适应性的对策建议

5.1 关注教师在新课改中的情感

5.2 重视培训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

5.3 正确认识新课改与地理会考关系

5.4 建立多层次学习共同体

5.5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5.6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提供支持

5.6.1 地方教育部门领导思想上要重视新课改

5.6.2 加大对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

5.6.3 加强地理课外课程资源的建设

5.7 进一步完善新教材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应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经济政治发展的客观需要、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受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我国在1999年正式启动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截止2016年,新课改在我国已经实施了10多年。可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很难提高教育质量。在此背景下,本文希望通过对湖南里耶民族中学初中地理教师与学生的调查研究能真实了解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现状,并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水平,增强对新课改的适应性。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湖南龙山县里耶民族中学进行了调查。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个人—文化视角这些基本理论与视角,从教师对新课改的整体认识、对新目标、新教法、新评价、新教材的适应情况、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这六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适应新课改的真实现状,结果表明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这六方面都存在着不适应,针对此问题,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深入分析影响农村教师适应新课改的原因,结果发现除了教师自身因素外,还有学校、教育政策、学生与家长方面的因素等等。
  最后,立足农村实际,提出关注教师在新课改中的情感;提高培训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正确认识新课改与地理会考关系,落实评价标准;建立多层次学习共同体;鼓励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提供支持;适当降低新教材的难度等对策措施,对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