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部地区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及港城关系研究
【6h】

中部地区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及港城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区域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 基本概念与理论机制

2 中部地区沿江港口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2.2 评价方法与数据来源

3 中部地区沿江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3.1 评价过程

3.2 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4 中部地区沿江主要港口城市港-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4.1 评价过程

4.2 耦合协调度分析

5 沿江港口城市类型判断与分析

5.1 判断过程

5.2 港口城市类型划分

6 中部地区沿江港口城市发展建议

6.1 制约因素分析

6.2 中部地区沿江港口城市发展建议

7 结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港口及港口城市正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变化。港口的高速建设,城市的快速发展,贸易格局的演变,带来了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现代的港口,已由单纯的航运码头、物资集散地演变为了一种具备集贸易、信息、物流等综合功能的经济增长极。随着我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如何衡量各港口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及如何处理港城关系已成为港口经济发展中急待探讨的科学问题。
  文章首先阐述了港口及港口城市的概念,介绍了耦合协调及相对集中指数的模型机制,并构建了中部地区长江沿岸港口城市综合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熵值法及综合评价法对各港口城市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再次,改进了相对集中指数模型,并将之运用于中部地区长江沿岸港口城市类型的判断。最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港口城市的港口经济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
  第一,从空间差异上来看,该区域各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并不平衡,且彼此之间差距较大。其中武汉市位列第一,得分达到了1.93,第二名的芜湖市得分为1.26,黄石市、安庆市、马鞍山市、池州市和铜陵市的综合得分较低,均分仪为1.08。从空间分布上,高、中水平城市多位于区域西部即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境内,而东部即安徽省境内各港口城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仅有芜湖市发展水平较高。从时序变化上来看,2005年到2014年各港口城市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无疑是不断提升的。
  第二,从空间差异上看,2014年长江南岸港口城市耦合协调度较高,北岸港口城市耦合协调度较低,且区域内东部港口城市耦合协调度相对西部较高,九江市耦合协调度最高,达到0.98;岳阳市、马鞍山市和池州市耦合协调度较高,分别为0.94、0.95和0.93;安庆市和铜陵市耦合协调度中等,分别为0.89和0.91;黄石市、芜湖市、武汉市、荆州市和宜昌市耦合协调度较低,分别为0.85、0.85、0.86、0.83和0.80。从时序分析上看,2005~2014年以来,各港口城市的港-城经济系统大体皆由严重失调衰退类或无序混乱类转变为中级协调以及高级协调类。
  第三,以港口城市类型而言,安庆市属于普通城市;马鞍山市属于外部港口;池州市、黄石市和铜陵市属于枢纽城市;岳阳市属于城市港口;荆州市、宜昌市和芜湖市属于港口城市;武汉市属于航运城市;九江市属于门户城市。
  第四,通过制约因素分析,对各港口城市提出发展建议,其中:武汉市应加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服务业。岳阳市在迎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做好配套工作,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芜湖市应以皖江水运为载体,加快推进港口发展。宜昌市应加快建设成为三峡枢纽港。荆州市应加快对老港口的升级改造,细化经济功能与社会效应。九江市应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安庆市应加快纺织、石化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升级改造。池州市应加强港口生产,进一步开拓其特色的游轮市场。铜陵市应积极谋求提升港口经济质量。马鞍山市应积极扩大航运业务,主动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