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贾樟柯电影中的边缘人形象塑造研究
【6h】

贾樟柯电影中的边缘人形象塑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电影民工”贾樟柯与边缘人

第一节 贾樟柯电影中的边缘人概念界定

一、社会层面的边缘人概念

二、电影视域下的边缘人

三、贾樟柯电影中的边缘人概念界定

第二节 贾樟柯电影的边缘人书写探源

一、生活经历:出身“边缘”

二、时代因素:社会转型

三、电影语境:体制变革

第二章 贾樟柯电影中的边缘人形象解读

第一节 漂泊不安的打工群体

一、农民工人

二、青年工人

第二节 无所事事的无业游民

一、县城小偷

二、叛逆少年

第三节 集体失声的下岗工人

一、亲情断根者

二、丢失孩子者

第四节 灰色地带的边缘女性

一、隐忍卖身者

二、歌厅陪唱者

三、角落暗娼

四、享乐妓女

第三章 贾樟柯电影中的边缘人形象塑造策略

第一节 空间物象勾勒边缘困境

一、县城故土:消逝的精神家园

二、欲望都市:无根的异乡之城

三、娱乐场所:异化的价值观念

四、驿车驿站:漂泊的栖居之所

第二节 时间造型描摹边缘状态

一、作为雕刻历史的手段:官方书写所忽视的角落

二、作为展示日常的手法:边缘人生存的无力

第三节 视听手段刻画边缘形象

一、边缘日常的纪实:长镜头

二、边缘人生的再现:断裂的叙事

三、边缘身份的标记:质朴的方言

四、边缘生存韵慰藉:流行歌曲

第四章 贾樟柯边缘人电影的社会价值探析

第一节 时代之镜书写历史

第二节 社会缩影批判现实

第三节 平民情怀关注边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无论是在第六代导演中还是中国一百多年的电影历史中,无论是在中国电影界还是世界电影版图上,基本可以说,贾樟柯都是最为独特的存在。自称“电影民工”的贾樟柯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将视角对准处于社会变革期的边缘、底层群体,以客观、凝视的视角,真诚平等的态度与“被历史绊倒”的人们对话,弥补了中国底层边缘电影的缺失,改写了中国电影在社会转型期面对一系列社会问题时的逃避和懦弱态度,使得其电影具有非常深刻的社会文献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边缘人定义为在国家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这一特殊转型期的弱势群体和“零余人”,具体可分为四类:漂泊不安的打工群体、无所事事的无业游民、集体失声的下岗工人、灰色地带的边缘女性。他们处于生存和精神双重困境,或追于无奈或是主动选择成为国家发生巨变时期被人忽视的“无言的存在”。贾樟柯通过县城故土、都市异乡、娱乐场所、驿车驿站等空间物象表现了边缘人所处的生存困境;通过时间造型雕刻小人物的历史和展示边缘人的日常,表现了边缘人生存的无力,书写了一部平民的史诗。同时他惯用长镜头、断裂的叙事、质朴的方言、流行歌曲等声画手段还原边缘人的庸常生活,以真实、远观、凝视的姿态给观影者带来关于人生、时间等方面的哲理性思考。因此,贾樟柯电影具有非常宝贵的社会价值,它像是一面时代之镜,“纪录”了中国社会转型期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的日常,对国家转型期暴露出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批判,对社会底层群体付出的巨大代价以示铭记和尊重,饱含人道主义关怀和知识分子道德良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