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阿姆斯特丹》中克利夫·林雷的伦理身份研究
【6h】

《阿姆斯特丹》中克利夫·林雷的伦理身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1 Variations of Clive’s Ethical Identities

1.1 A Lonely Bachelor rather than A Lover

1.2 An Egoist instead of A True Friend

1.3 A Cheater out of a Genius Composer

Chapter 2 Reasons for Clive’S Ethical Identity Variations

2.1 Dislocation of Clive’s Ethical Identities

2.2 Wbakness of Clive’s Ethical Values

2.3 Chaos of Clive’s Ethical Environment

Chapter 3 Authorial Intentions in Clive’s Ethical Identity Variations

3.1 McEwan’s Anxiety about Familial Ethical Crisis

3.2 McEwan’s Satire on Current Civilized Society

3.3 McEwan’s Appeals for Ethical Reconstruction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ments

声明

展开▼

摘要

作为当代英国文坛最富盛名也最富有争议的小说家之一,有关伊恩·麦克尤恩其人其作的研究众多。然而,对于他获得一九九八年布克奖的作品《阿姆斯特丹》的论述却远少于他的其他作品。这部小说继承了麦克尤恩关注社会伦理问题的一贯传统,也蕴含了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伦理思考。
  《阿姆斯特丹》讲述了克利夫·林雷和他最好的朋友弗农·哈利戴的故事,他们从好友变成死敌,从受人尊敬的名流变得臭名昭著的失败者。随着小说的发展,克利夫的伦理身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克利夫的伦理身份的变化与他的伦理困境息息相关,而克利夫面临的伦理困境也同时是他所代表的一代人所共有的困扰。本文从克利夫的伦理身份的变化出发,探究其身份变化背后的成因,及其蕴含的小说作者的伦理意图。
  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克利夫有关莫莉,弗农和自身事业的三重伦理身份的变化。这些身份在小说中应有的正常伦理状态以及克利夫相应伦理身份所有的怪异伦理状态,和加快他身份变化的伦理困境都将被一一分析。第二章聚焦于克利夫伦理身份变化的内外因,其中内因是伦理身份认知的错位和道德观念的薄弱,外因则是堕落的伦理环境。第三章探讨克利夫伦理身份变化背后体现出来的麦克尤恩的伦理深意,包括他对于家庭伦理危机的忧虑,对所谓文明社会的讽刺,以及对重建价值观念的呼吁。
  总之,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克利夫找不到出路,唯有一死。最终,克利夫沉浸在功成名就与得到莫莉原谅的幻觉中含笑死去。小说中的伦理危机也同样出现在当时的人们身上。深陷伦理危机的人们该如何探索出解决之道,在理想与现实的契合点上重建信仰与道德的殿堂,这是麦克尤恩留给读者反思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