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平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h】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平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创新地理学相关研究综述

1.2.2区域创新平台相关研究综述

1.2.3国内外研究述评

1.3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2研究内容

1.4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4.1数据来源

1.4.2研究方法

1.5技术路线与主要创新点

1.5.1技术路线

1.5.2主要创新点

2.1.1区域创新

2.1.2创新空间

2.1.3区域创新平台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集聚扩散理论

2.2.2梯度推移理论

2.2.3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2.2.4核心—边缘理论

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平台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分析

3.1研究区概况

3.2区域创新平台的总体分布态势

3.3区域创新平台的等级分布特征

3.4区域创新平台的空间集聚特征

3.4.1基于点要素的位置分布特征

3.4.2基于面要素的数量分布特征

3.5区域创新平台的空间异质特征

3.6本章小结

4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平台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1区域创新平台建设与布局的驱动因素分析

4.1.1经济发展水平

4.1.2产业发展状况

4.1.3区域创新投入

4.1.4空间近邻效应

4.1.5区域创新环境

4.1.6城镇化发展水平

4.2区域创新平台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的定量测度分析

4.2.1指标选取

4.2.2模型构建

4.2.3测度实证

4.3本章小结

5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5.2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布局优化对策与建议

6结论与展望

6.1.1区域创新平台空间格局分异特征

6.1.2区域创新平台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6.1.3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布局优化策略

6.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已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区域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先开发区,同时也是中部地区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重点区域。因此,探究长株潭城市群地区区域创新平台分异特征及其成因,对于全面提升区域创新水平、优化创新空间布局、构建湖南省乃至中部崛起区域创新发展主引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借鉴融合区域经济学、创新地理学等理论,以长株潭城市群64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单元,选取2011年、2016年区域创新平台作为基础数据,基于地理学视角综合运用平均最近邻距离、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半变异函数等技术方法对区域创新平台的总体空间分布态势、等级分布特征、空间集聚特征以及空间异质特征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平台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揭示各变量影响因素在空间上的响应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科学合理建设布局区域创新平台、整合区域创新资源、统筹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长株潭城市群区创新平台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总体分布态势: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平台“点—极”式空间分布模式凸显,总体呈不均衡分布,2011~2016年间区域创新平台数量整体呈增加态势,但稀疏分布区增加幅度不明显,不同行政单元间区域创新平台数量分布表现出较强的行政规模等级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及等级扩散规律。等级分布特征:不同等级区域创新平台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国家级区域创新平台点要素分布呈现出以长株潭三市市辖区为主的“三足鼎立”格局,省级区域创新平台点要素分布则整体呈“3+5”的大小组团集簇与零星散落相间分布格局,各行政单元间国家级、省级区域创新平台数量均有所提升,省级区域创新平台数量增幅明显高于国家级,国家级、省级区域创新平台在区域数量分布上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结构分布。空间集聚特征:不同等级和不同区域的集聚规模和集聚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在空间位置上区域创新平台点与点之间以及不同行政单元间区域创新平台数量均呈显著集聚分布态势,其中,省级区域创新平台点要素间的集聚程度强于国家级;2011~2016年间区域创新平台主要密集分布区由“双核”向“多核”空间结构模式转变;冷热点格局表明不同行政单元间区域创新平台数量分布在空间上表现出极化特征且有所强化。空间异质特征:2011~2016年期间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平台的空间半变异函数值及其参数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受结构性因素以及不确定性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空间异质性程度有所减弱,各分维度在东—西方向上的空间异质性有所强化,这一变化差异与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平台空间分布“东强西弱”的现实分布格局基本相吻合,此外,以长株潭三市主要市辖区为核心的区域创新平台空间集聚趋势进一步得到强化。 (2)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平台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状况、人力资本条件、区域创新投入、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均具有正向驱动效应,各驱动因子的区域响应程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分异特征,且存在空间近邻效应。

著录项

  • 作者

    宾津佑;

  •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学科 人文地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民;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区域; 创新平台; 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