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巴托克弦乐四重奏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6h】

巴托克弦乐四重奏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根据

一、基于对弦乐四重奏体裁的思考

二、基于对弦乐四重奏在20世纪西方音乐中发展的思考

三、基于对巴托克的弦乐四重奏音乐创作的思考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一、国外的研究动态

二、国内的研究动态

三、课题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

第二章弦乐四重奏体裁的形成与巴托克四重奏创作历程

第一节弦乐四重奏体裁形成追溯

一、17世纪前后室内乐的萌芽

二、18世纪黄金时期

三、19世纪的徘徊期

四、20世纪的创新

第二节 巴托克室内乐创作历程

一、早期的尝试(1904年之前)

二、探索个人风格时期(1907—1917)

三、创作成熟时期(1927—1934)

四、创作晚期(1938—1939)

第三章 巴托克弦乐四重奏中传统与现代风格的体现

第一节 对古典曲式的继承

一、奏鸣曲式

二、“拱形”曲式

第二节 民族化风格的体现

一、民族化节奏的运用

二、民族化音阶的运用

第三节 现代化风格的体现

一、现代化音色

二、现代化织体

三、轴心体系

第四章 巴托克弦乐四重奏音乐内涵分析

第一节 对巴托克弦乐四重奏创作观的思考

一、社会视角中的创作观

二、风格的转变

第二节 音乐演出与音乐评论

一、当时的作曲环境

二、音乐演出与音乐评论

三、音乐会演出的社会学意义

第三节 巴托克音乐创作心理的三种情结

一、古典音乐情结

二、民族音乐情结

三、“永恒女性”情结

第五章 艺术价值与影响

第一节 巴托克弦乐四重奏的历史价值体现

第二节 对中国当代民族室内乐发展的启示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贝拉·巴托克(Béla Bartók,1881-1945)是20世纪匈牙利民族乐派代表人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和民族音乐学家。在他创作的众多音乐体裁中,本文选择他的六部弦乐四重奏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这六部作品贯穿了作曲家音乐创作的各个阶段,展现作曲家在不同阶段中的不同特点,蕴含了作曲家最富经验的思想。巴托克继承了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德彪西以来的创作传统,也受到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影响,其创作融合了各个流派和艺术思潮的精髓。他的音乐展现了匈牙利民族音乐的魅力以及20世纪上半叶匈牙利人民的光荣与苦难,体现了作曲家的民主思想和爱国思想。而这些重奏作品实现了外在形式和内在含义的完美结合,它以晦涩的音乐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作曲家记录自己思索的过程,是表现自我内心世界的“日记”载体。 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对六首弦乐四重奏进行有效的分析这一问题进行展开,首先通过对巴托克室内乐作品中传统性、民族性、现代性的创作特征入手,同时关照创作背景、作品风格的变换、作曲家的创作观念以及当时社会的演出和音乐评论情况,并结合心理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欣赏等相关学科进行音乐学——综合性分析,以此重新审视巴托克弦乐四重奏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本文对巴托克六部弦乐四重奏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章节: 第一章分为两个部分,先是对弦乐四重奏体裁的形成进行一个历史追溯,再一个是对巴托克的室内乐创作历程进行分时期的阐述,其中涉及到他的每一首弦乐四重奏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的风格特点与成就。第二章和第三章是从音乐的本体研究到音乐内涵的研究.首先,第二章主要从音乐创作实践的角度分析与论证巴托克作品中传统性、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体现他在四重奏中所使用的创作手法是独具个人特色的“巴托克式风格”的。第三章是对巴托克弦乐四重奏音乐内涵的思考和当时社会演出与评论的情况,以便让更好地了解作品内涵和当时作曲家身处的音乐环境。第四章主要是总结的作用,主要论述六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的艺术价值以及历史影响。 本文的研究成果是对国内巴托克作品研究的一个必要补充,希望能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巴托克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作曲家创作意图,学习他如何处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中国音乐家可借鉴巴托克的成功经验,提高中国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