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灾后生态恢复跟踪监测优化布点研究
【6h】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灾后生态恢复跟踪监测优化布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方法构建

2.1 监测点设置对象

2.2 监测指标

2.3 监测点位设置基本原则

2.4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研究范围

3.2. 自然地理状况

3.3. 社会经济状况

第四章 研究区监测点位优化布设

4.1 大尺度范围内监测点优化布设

4.2 区域布点

第五章 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问题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前,国内外在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并且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建成了多个生态系统监测网络,这些网络为研究人员和政府管理人员收集了大量生态系统资料和数据,为更好的维护和管理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了便利,也为人类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当某区域遭受大型自然灾害后,如地震、火山等,区域内各种生态系统都会受到严重破坏,在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方面,国内外大量专家和学者也已经做了较多的相关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成套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但是,在灾后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以及灾区生态系统恢复状况调查方面开展的研究较少,这使得在合理的调整和促进受灾地区生态环境恢复进程上显得力有不足。所以有必要在灾后生态环境受损地区专门设置一定量的监测点位,通过实时监测受灾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为研究人员和管理部门及时提供基础数据,从而便于对受损生态环境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尽快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
  本文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的十个县市为研究区,采用天地协同的方法实现生态环境恢复实时监测的研究,集合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面监测的方法。首先利用遥感对研究区成像观测,在遥感影像上提取灾害点,主要是提取由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由这些灾害产生的大型堰塞湖。以这些地质灾害点作为监测点选择的基础,,并利用研究区受灾前的影像提取其各种生态系统类型,同时结合收集到的研究区土壤、地质条件、植被类型分布以及地震后各受灾区域所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按照监测点布设原则,对灾害点进行筛选,得出广域的生态监测区域,也可称为是原则布点。其次,在各个监测区域内进行地面监测点的布设,同样按照设定的布点原则和方法在每个监测区域初步设计多个监测点;通过在这些地面监测点收集的生态环境要素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监测点进行优化选择,最终获取整个研究区内的监测点位优化结果,也称作是数学方法布点。
  按照以上方法,以地质灾害点为基础,经过原则布点和数学方法监测点布设和优化,最终共筛选出36个生态监测点位。这些监测点有效的涵盖了不同灾害类型、不同植被类型区、不同地质条件、不同土壤类型以及不同的生态恢复措施,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从这些点位获取的数据能够较好的反映受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恢复效果,达到了布设生态恢复监测点的要求和目的,可以为区域生态恢复措施的调整和实施提供有效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