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社会剥削问题研究
【6h】

当代中国社会剥削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关于剥削问题的基本理论

2.1 经典作家关于剥削问题的理论

2.1.1 马克思关于剥削问题的理论

2.1.2 恩格斯关于剥削问题的理论

2.1.3 列宁关于剥削问题的理论

2.2 中共几代领导人关于剥削问题的基本理论

2.2.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剥削问题研究的态度

2.2.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剥削问题论述

2.2.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剥削问题的观点

2.2.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剥削问题的阐述

2.2.5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剥削问题认识的深化

第三章 我国当代社会剥削产生与存在的原因与特点

3.1 我国当代社会剥削产生与存在的原因

3.1.1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3.1.2 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

3.1.3 国际剥削的存在

3.2 我国当代社会剥削产生和存在的特点

3.2.1 我国当代社会剥削现象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3.2.2 我国当代社会剥削现象具有非制度性

3.2.3 我国当代剥削是一种局部现象

第四章 正确认识与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问题

4.1 剥削现象对我国当代社会的作用

4.1.1 剥削现象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4.1.2 剥削现象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

4.2 正确对待中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

4.2.1 依法保护和引导一切合法剥削现象

4.2.2 坚决消灭和取缔一切非法剥削现象

4.3 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具有历史过渡性

4.3.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代表整个社会主义

4.3.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需要消灭剥削现象

4.3.3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逐步建立了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广大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经济剥削几乎消声灭迹。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多种经济形式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剥削不可避免产生。剥削问题成为人民议论的热点,也是理论界研究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剥削做了精辟分析。剥削既是一个经济范畴,是资本家对工人劳动的无偿占有,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剥削也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力充分发展,剥削消亡。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消灭剥削现象,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这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先决条件。毛泽东认为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才能消除因生产资料私有带来的社会成员间的剥削现象,从而一步步达到与生产力相当的社会平等。改革开放以来,结合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剥削问题做了切合实际的论述,解决了人民对当前剥削问题的疑惑。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剥削现象的存在在所难免。但是,这种剥削具有暂时性、局部性、非制度性。当前我国的剥削现象具有两面性:一是剥削的存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剥削导致收入分配悬殊,削弱劳动者的积极性。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剥削合法存在,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最终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依法保护合法的剥削现象,坚决消除非法的剥削现象。当前,鼓励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为将来彻底消灭剥削创造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