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人文环境的延续与变迁探析
【6h】

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人文环境的延续与变迁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插图索引、附表索引

湖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缘起

1.1.1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人文环境的紧迫性

1.1.2保护和延续城市的人文环境受世界重视

1.1.3保存城市特色

1.2研究的目的

1.3研究的方法

1.4研究的意义

第2章长沙城市的发展历程及其人文环境的变迁

2.1湖湘文化的形成

2.1.1长沙的地理位置

2.1.2长沙的历史沿革

2.1.3湖湘文化的形成

2.2长沙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

2.2.1长沙城市的形成至近代(战国时期-1840年)

2.2.2开埠前的长沙城市格局(1840-1903年)

2.2.3开埠后长沙城市格局的改变(1904-1911)

2.2.4民国时期的长沙城市建设(1912-1949)

2.2.5现代长沙的城市建设(1949至今)

2.3近代长沙城市人文环境及建筑风格的变迁

2.3.1城市建设和建筑风格发展上的“西学东渐”

2.3.2城市建设和建筑风格发展上的“中学为体”

第3章长沙市城市建设及人文环境的保护现状

3.1长沙的城市建设现状

3.1.1现代长沙城市的发展概述

3.1.2新建城市干道及建筑物

3.1.3城市重点区域规划

3.2长沙市人文环境的保护内容概述

3.2.1长沙市人文环境的保护内容

3.2.2长沙市历史性建筑保护的现状

3.2.3长沙市历史性地段保护的现状

3.3长沙市城市建设中的文脉问题

3.3.1城市建设中所遇到的文脉问题

3.3.2现阶段解决文脉问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

第4章长沙市城市建设中保护人文环境方法的探讨

4.1长沙市历史性建筑保护方法的探讨

4.1.1保存历史性建筑原貌

4.1.2重建历史性建筑

4.1.3历史性建筑的再利用

4.2长沙市历史性地段保护方法的探讨

4.2.1历史性地段建筑的保护

4.2.2历史性地段格局的保护

4.2.3历史性地段周边环境的保护

4.2.4历史性地段保护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4.3长沙市整体空间环境保护方法的探讨

4.3.1长沙市古城格局的保护

4.3.2城市分区规划

4.3.3制定详城市控制性规划

第5章应用研究-对历史地段改造设想

5.1坡子街历史人文环境分析

5.1.1坡子街的历史渊源

5.1.2坡子街的历史性建筑

5.2坡子街现状分析

5.3坡子街更新改造的设想

5.3.1坡子街更新改造的民意调查

5.3.2坡子街更新改造的原则

5.3.3坡子街更新改造的方法

5.4太平街历史人文环境分析

5.5太平街现状分析

5.6太平街更新改造的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保护和延续城市的人文环境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长沙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城市建设现状,探讨并总结了在长沙市的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适合长沙城市特色的,保护和延续长沙城市文脉的方法。 文章通过大量地实的调查和广泛地收集历史资料,分析了长沙城市人文环境的形成和历史变迁,考察了长沙城市人文环境的现状。并把考察和分析的结果作为制定保护长沙城市人文环境的方法的依据。长沙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城市中心自形成以来未有改变的城市之一。1938年的“文夕大火”,将长沙地面上的建筑烧毁近七成,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历史性建筑。解放以后兴起的“破四旧”运动,使得一些历史性建筑被人为摧毁。1982年长沙市制定了《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建或翻修了一些历史性建筑。上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了城市建设的热潮,长沙市的城市面貌也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城市的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保护城市人文环境与发展现代化城市的矛盾,然而这个矛盾在近十年来的城市建设中被缩小甚至忽视了,宽阔的柏油马路蚕食着古城的小巷,高大的建筑物破坏性地改变了城市的天际线,走在长沙的街头,人们可以看到和广州或上海相似的城市景观,甚至在长沙市不同的路段,也可以看到相似的建筑布局。长沙古城的特色正在消失,如何保护和延续长沙城市的人文环境,如何协调保护城市人文环境与城市现代化的矛盾,正是现代长沙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之所在。 文章分析了“湖湘文化”的形成以及其特点,考察了历代长沙城市的变迁,总结了长沙城市人文环境的特色,并对长沙城市建设的现状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从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城市的历史性地段及城市的整体空间环境角度出发,提出了保护和延续长沙城市人文环境的方法,并通过对长沙市坡子街、太平街历史地段的分析,把文章所提出的观点,应用于实践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