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分析:以铜铝为例
【6h】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分析:以铜铝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插图索引、附表索引

湖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国外相关研究

1.2.2国内相关研究

1.3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第2章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及检验方法

2.1价格发现功能的形成机理

2.1.1期货市场的微观结构

2.1.2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形成的原因

2.2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检验方法

2.2.1期货定价的形成机制

2.2.2价格发现功能的检验方法

本章小结

第3章价格发现功能的价格领先滞后关系的检验

3.1数据来源及初步处理

3.2方法和模型的选择

3.2.1单位根检验法

3.2.2协整关系的检验

3.2.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3.3价格发现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3.3.1合约铜的价格发现分析

3.3.2合约铝的价格发现分析

3.4价格发现大小的度量

3.4.1 G-S模型的介绍

3.4.2检验结果及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价格发现功能的波动性溢出效应的检验

4.1方法和模型的选择

4.1.1向量误差纠正模型

4.1.2波动性溢出模型

4.2实证结果与分析

4.2.1合约铜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4.2.2合约铝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价格发现指的是用一个市场的价格来为另一个市场的交易定价,其本质在于新的信息是首先反映在期货价格变化上还是首先反映在现货价格变化上。从理论上看,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原因在于其特殊的市场微观结构,以致该市场能更快更多地吸收信息,成为信息的聚集地,从而为现货市场交易定价。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是个新兴的市场,其价格发现功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系完善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 本文首先阐述了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原因,并采取价格领先滞后关系和波动性溢出效应的检验方法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进行了价格发现的实证分析。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合约铜在2002年12月30日~2005年5月28日和合约铝在2002年12月30日~2005年6月18日之间的日数据样本,首先以价格领先滞后关系的检验方法对其进行了价格发现的分析。其结果显示铜和铝的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但也发现合约铝的现货市场也稍具有一定的价格发现能力。由铜的期货市场完成的价格发现高达86.8%,而由现货市场完成的仅占13.2%,铜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信息流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其次在波动性溢出效应的检验中,根据向量误差纠正模型和调整的指数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检验发现,铜和铝都只存在从期货市场向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溢出现象。但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合约铝存在从现货市场向期货市场的波动性溢出,这与上面的价格领先滞后的检验结果类似,都表明合约铝的现货市场稍具有一定的价格发现功能。 总之,我国商品期货交易的实施,降低了价格波动的风险,发挥了价格发现的功能,促进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