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事主体理论预设的类型与功能
【6h】

民事主体理论预设的类型与功能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文献综述

1.3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第2章民事主体中的预设理论分析

2.1预设在法学研究中的意义

2.1.1预设的含义分析

2.1.2预设理论介入法学的必要性

2.2民事主体中预设理论的借鉴

2.2.1抽象人与具体人

2.2.2预设理论在民事主体⑤中的引进

2.3民事主体理论预设的类型概括

2.3.1民事主体理论预设的类型

2.3.2民事主体理论预设类型的体系化

第3章预设主体类型之一:平等人

3.1“平等人”的历史演进与含义

3.1.1“平等人”的历史演进

3.1.2“平等人”的含义解释

3.2“平等人”的预设性质论证

3.2.1“平等人”的现实分析

3.2.2“平等人”的预设性质

3.3“平等人”作为预设命题的功能

3.3.1体现私法的科学性追求

3.3.2为弱者利益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3.3.3为私法制度设计和司法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第4章预设主体类型之二:理性人

4.1“理性人”的含义

4.1.1“理性”的含义

4.1.2“理性”与法的历史考察

4.1.3“理性人”图像

4.1.4民法中“理性人”的塑造与内涵

4.2“理性人”的预设性质论证

4.2.1现实中人的理性程度分析

4.2.2“理性人”预设——私法自治的必然要求

4.3“理性人”作为预设命题的功能

4.3.1“理性人”面临的责难

4.3.2为“不理性人”留下制度空间

4.3.3“不理性人”与“理性人”的包容关系

第5章预设主体类型之三:知法人

5.1“知法人”预设的出现与必要性

5.1.1“知法人”预设的出现

5.1.2“知法人”预设出现的必要性分析

5.2“知法人”的预设性质论证

5.2.1从《法国民法典》的规定角度分析

5.2.2从现实的角度分析

5.3“知法人”作为预设命题的功能

5.3.1明确“普法”的义务主体和“普法”的程度

5.3.2提供确定从法律颁布到实施的时间段科学的方法

5.3.3在私法制定方面的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预设是一种方法,讨论任何问题都要有一个预先设定的前提语境,预设是人们在讨论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自觉得认为是真的命题。法律制度存在预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预设理论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在特定的场景中解释法律现象,不搞一刀切。 学术界对于民事主体中的“平等人”“理性人”“知法人”存在认识不足,往往容易直接把主体的平等、理性、知法看作不言而喻的常识,径直把这些命题视为真命题,这就绝对化了。民事法律制度中的人是进行规则设计的前提,是从现实中的人的缤纷外表中提炼出的理想模型。 平等人作为一种预设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首先,预设中强调了预设的例外。在有普通就有例外的逻辑中承认现实中的不平等,然后基于此进行例外的规则设计的司法判断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其次,为弱势群体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弱者是站在强者对面的弱者。对弱者利益保护要有“度”。最后,制度设计中对于预设失效的情形应当适用特殊规则。理性人作为民事主体预设性质的功能:首先,解释理性人在现实中所面临的责难。民法中的人从民法产生之初的无限理性发展到了现代民法的有限理性。民法中的理性人就不再是“强”而“智”的了,其次,为不理性人的存在留下制度空间。最后,为不理性人和理性人的包容关系提供理论解释。知法人作为民事主体理论预设类型的功能:首先,知法人预设能够明确普及民事法律规范的义务主体。其次,提供确定法律从颁布到实施的时间段的科学方法。第三,主张立法语言的通俗化和法律概念的清晰化。最后,主张合理的民事习惯在不与法律抵触的情况下可成为法源之一种。

著录项

  • 作者

    于邦志;

  •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 学科 民商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屈茂辉;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D913.01;
  • 关键词

    预设理论; 民事主体; 民法解释;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