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共同过失犯罪理论问题研究
【6h】

共同过失犯罪理论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2文献综述

1.3主要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2章共同过失犯罪问题概述

2.1共同过失犯罪理论研究现状

2.1.1否定说

2.1.2肯定说

2.2各国对共同过失犯罪的态度

2.2.1德国对共同过失犯罪的态度

2.2.2日本对共同过失犯罪的态度

2.2.3意大利对共同过失犯罪的态度

2.2.4我国对共同过失犯罪的态度

第3章共同过失行为成立共同犯罪的依据

3.1对否定共同过失行为成立共同犯罪理由的质疑

3.1.1对“刑法规定排出共同过失犯罪成立可能性”的质疑

3.1.2对“共同过失犯罪不符合刑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质疑

3.1.3对“共同过失犯罪社会危害性小”的质疑

3.1.4对“肯定共同过失犯罪会导致株连无辜”的质疑

3.1.5对“共同过失犯罪违背限制刑罚传统立法精神”的质疑

3.2共同过失行为成立共同犯罪的理论依据

3.2.1从过失犯罪本质分析共同过失犯罪成立依据

3.2.2从共同犯罪本质分析共同过失犯罪成立依据

3.3共同过失行为成立共同犯罪的现实依据

3.3.1有利于对行为的整体性进行评价

3.3.2有利于解决结果加重犯理论问题

3.3.3有利于正确地追究刑事责任

3.3.4有利于兼顾诉讼便利

3.3.5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

3.3.6符合现代社会刑事政策的要求

第4章共同过失犯罪的构成

4.1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

4.1.1共同过失犯罪学理与法律概念的澄清

4.1.2共同过失犯罪与竞合过失概念的澄清

4.1.3共同过失犯罪概念分析

4.2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要件

4.2.1前提条件——共同的注意义务

4.2.2主体要件——一般主体

4.2.3主观要件——共同的过失

4.2.4客观方面——共同注意义务的共同违反

第5章共同过失犯罪的认定及刑事责任

5.1共同过失犯罪的认定

5.1.1过失教唆行为的性质认定

5.1.2过失帮助行为的性质认定

5.1.3监督过失中共同过失行为的认定

5.1.4结果加重犯的共同过失犯罪问题

5.1.5关于《解释》若干规定的评析

5.2共同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

5.2.1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

5.2.2具体责任分配依据

5.2.3责任阻却事由——信赖原则的适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共同过失犯罪是共同犯罪的一种客观存在形态,不能仅依据刑事立法的规定和传统刑法理论就否定其存在价值,而将其排除在共同犯罪的门外。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现代社会,很多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个人造成的,而是数人共同过失导致了符合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因此,从理论上探讨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问题,是更好地打击和预防共同犯罪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文章主要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从肯定共同过失犯罪的立场出发,从立法、判例与理论学说等方面分别对大陆法系国家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态度进行考察与探讨,并与我国现阶段理论和实践状况进行比较研究,从总体上把握共同过失犯罪的研究和发展现状;采取“先驳后立”方式,先对否定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理论依据进行全面批驳,进而分别从过失犯罪本质和共同犯罪本质分析出发,对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理论依据加以探讨,同时从实际需求出发对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现实依据进行分析和归纳;在对现有诸多观点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并进一步对其构成要素:共同注意义务、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等进行全面分析探讨;以共同过失犯罪理论构成为依据,对过失教唆、过失帮助、监督过失与结果加重犯中的共同过失行为性质加以认定,并对现行《解释》相关规定加以评析,在此基础上,对共同过失犯罪定罪、量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责任分配的具体依据加以探讨,并引入“信赖原则”对排出共同过失犯罪情形加以论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