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县级财政审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6h】

县级财政审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相关概念界定

1.4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2章县级财政审计风险分析的理论基础

2.1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2公共选择理论

2.3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3章县级财政审计风险模型构建及影响因素分析

3.1县级财政审计风险识别

3.1.1审计客体风险识别

3.1.2审计主体风险识别

3.2县级财政审计风险模型构建

3.2.1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简单评析

3.2.2县级财政审计风险模型构建及分析

3.3县级财政审计风险模型因子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

3.3.1总体审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3.2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3.3检查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县级财政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4.1县级财政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必要性

4.2县级财政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基本策略

4.2.1县级财政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原则

4.2.2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县级财政审计工作实践

4.2.3构建和谐的审计关系

4.3县级财政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具体措施

4.3.1总体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4.3.2重大错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4.3.3检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自1994年我国《审计法》规定了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制度后,全国县级审计机关普遍开展了县级财政审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挥了县级财政审计在县级财政中的宏观经济监督作用。随着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开展,政府行政理念的转变,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无论人大还是社会公众都迫切希望通过县级财政审计增强县级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强监督、防止腐败、提高县级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效能。这客观上要求县级财政审计应加强审计监督力和执行力,真正向社会公众履行审计责任。社会公众对县级财政审计期望不断提升与县级财政审计质量之间的矛盾,容易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特别是我国审计公告制的推行,县级审计机关受现行审计管理体制、公告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研究县级财政审计风险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县级财政审计风险成因很复杂,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任务也很艰巨。本文从界定县级财政审计风险相关概念及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入手,以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公共选择理论等为出发点,分析了县级财政审计风险产生的内在动因;紧接着对县级财政审计风险进行识别,并借鉴民间审计的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对县级财政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构建,具体分析了总体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制约因素,最后分别针对总体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防范与控制相应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