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环境DEA技术的能源效率测度研究
【6h】

基于环境DEA技术的能源效率测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单要素能源效率

1.2.2 多要素能源效率

1.2.3 现有文献简单评价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2章 基于环境DEA技术的能源效率测度理论

2.1 DEA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2.1.1 DEA方法的产生

2.1.2 DEA方法的发展

2.2 环境DEA技术

2.3 基于环境DEA技术的能源效率测度理论

2.3.1 能源效率测度方法的选择

2.3.2 非径向能源效率测度理论

2.3.3 DDF能源效率测度理论

第3章 非径向能源效率测度实证研究

3.1 变量的选择及处理

3.1.1 投入指标选择及处理

3.1.2 产出指标选择及处理

3.1.3 投入、产出指标的统计描述

3.2 测度模型的确定

3.3 测度结果及分析

3.3.1 煤炭节能潜力分析

3.3.2 石油节能潜力分析

3.3.3 电力节能潜力分析

3.3.4 能源效率分析

第4章 DDF能源效率测度实证研究

4.1 变量的选择及处理

4.1.1 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

4.1.2 方向向量的选择

4.1.3 样本的标准化

4.2 DDF能源效率测度模型的确定

4.3 测度结果及分析

4.3.1 环境管制条件下潜在可节能量分析

4.3.2 环境管制条件下节能潜力分析

4.3.3 环境管制条件下能源效率分析

4.3.4 环境管制条件下减排潜力分析

4.3.5 环境管制成本分析

4.3.6 中国单位GDP能耗改进空间

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数据转化后的DDF值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能源供应形势紧张及环境污染加剧,如何提高能源效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是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探讨中国能源效率对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章从环境DEA技术概念出发,构建了基于环境DEA技术的非径向、DDF能源效率测度模型,并将上述测度模型用于分析2000-2007年中国省际、区域及全国的节能潜力、能源效率、减排潜力及环境管制成本等,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及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文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在单要素、多要素框架下对国内外能源效率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使用的能源效率测度方法,且详细阐述模型涉及的有关指标及假设条件。
   其次,考虑到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平衡性,文章采用基于环境DEA技术的非径向能源效率测度模型对中国各能源消费构成进行最优化调整并进一步分析各能源消费构成的节能潜力与能源效率。结果表明,各能源消费构成的节能潜力存在区域差异,且煤炭、石油的节能潜力较大,虽然能源效率总体形势较好,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
   再次,将传统的DDF效率测度模型进行扩展,并用于研究中国的节能潜力、能源效率、减排潜力及环境管制成本等。研究表明,中国的节能潜力、减排潜力及环境管制成本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区域,区域间的能源效率存在差异。同时,对能源投入、经济产出的无效率部分进行调整,且用调整后的单位GDP能耗衡量改进的单位GDP能耗,研究认为中国“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
   最后,提出要通过适当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制定区域能源政策途径来提高中国能源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