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街区街道空间分析
【6h】

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街区街道空间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的目标

1.2.2 研究的内容

1.3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阆中古城概况及选址特点

2.1 阆中市概况

2.1.1 自然条件及历史文化

2.1.2 古城历史文化特色

2.1.3 历史沿革

2.2 古城选址布局特点

2.2.1 常见的古代城市选址布局特点

2.2.2 阆中古城选址布局的特点

第3章 阆中古城平面形态及街区空间形态分析

3.1 古城的平面形态

3.2 古城街区基本情况及区域构成

3.3 古城街区空间分析

3.3.1 古城空间演变过程

3.3.2 古城城市格局

3.4 古城街区的空间景观分析

3.4.1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3.4.2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反映

3.4.3 空间景观的美学特征

3.4.4 历史街区空间中的“秩序”

第4章 阆中古城街道空间形态分析

4.1 街道的含义及其功能

4.1.1 街道的起源和概念

4.1.2 传统街道的特征

4.1.3 街道的功能

4.2 古城街巷概况及其主要特征

4.3 古城街道空间形态——界面分析

4.3.1 街巷构成的空间要素及相互关系

4.3.2 街巷构成的空间界面之间的尺度与比例

4.3.3 街巷构成的空间要素之材料质感

4.4 古城街道空间形态——节点分析

4.4.1 街巷节点——街巷的转折

4.4.2 街巷节点——街巷的扩张

4.4.3 街巷节点——街巷的盲端

4.5 古城街道的的景观序列分析

4.5.1 街道的节奏美

4.5.2 竖向的景观处理

4.5.3 融入环境的街巷生活

4.6 小结

第5章 阆中古城历史街区街道空间特色及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5.1 与其他古城街区街道空间的比铰研究

5.2 古城历史街区街道空间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5.2.1 现代城市街道空间主要存在的问题

5.2.2 现代城市街道空间的塑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阆中于1986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山、水、城相互映衬,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现在,阆中城区还保留着主要的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保存下来的古街巷达110条之多,而古院落更是数以千计,总面积达1.78平方公里。
   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棋盘式街道骨架,构成了古城的历史街区,从而形成了古城区。因此,本文主要以历史街区和街道、街巷作为研究对象,探寻古城的形成及演变过程;总结其选址布局(风水、人居环境)特点;对街巷空间形态(界面、比例尺度),街巷节点及其节点形态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其空间形态及街区形成原因和特色。
   古城传统街区的街道空间是人性化空间,与自然的无计划性的空间相对应,它是满足人的意图,符合人的尺度空间。我们按照图底关系把街区空间当作图来处理,确定空间外围边界并向内侧整顿秩序,表现出空间的积聚性。另一个方面,街道空间又有延伸性,因为城市营建是在古代建城思想和风水理论的基础上开展的,每条街道通过中心的中天楼统一起来,但是最终街道的视线消失在其相对的城市外围空间景观中,这也是古城的最大特色。
   本文把街道空间要素分为实体要素和行为要素进行分析,重点通过对街道空间的实体要素的分析,发现其空间特色;并对街道空间尺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阆中街巷的尺度小巧,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私密、亲切之感,这也恰好能说明人们向心内聚、追求安定亲切的交往空间的心理要求。
   本文的最后,将阆中与四川其他地区的小城镇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并提出传统街道空间给现代城市街道设计所带来的启示,强调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种真正意义上“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