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语移动动词「くる」的视点论
【6h】

日语移动动词「くる」的视点论

代理获取

摘要

自视点这一概念被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以来,从该角度对移动动词「くる」进行的研究可谓是屡见不鲜。但是,无论是日语的「くる」,还是汉语的“来”,其视点究竟置于何处这一问题似乎至今尚未明确。而且,虽然通常人们认为两种语言的“来”呈现出大体上的对应关系,但若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会发现未必如此。此外,虽然经常论及日语的「Vてくる·Vていく」的对称与否的问题,但其不对称的原因似乎也并不清楚。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两种语言中表示移动的“来”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两种语言各自视点的特征,并利用日语的特征,来进一步解释「Vてくる·Vていく」不对称的现象。本文将按照松本的提议,将视点分成视座和注视点两个维度来进行考察。此外,为了能了解两种语言的「く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将会分别对以其中一种语言为母语的人进行问卷调查。总的来说,日语的「くる」其视座总是位于说话人一方的。注视点则始终放置在身为主语的施动者身上。与此相对,汉语的“来”的视座虽然通常也是放在说话人一方,但可以转移到说话人一方。当不存在被施动者时,注视点是置于施动者身上的,但是当被施动者存在时,注视点也会转移至身为宾语的被施动者身上。由于日语的「くる」其视座总是置于说话人一方,所以其具备了表现出主观描绘客观事态这一主观性的功能。当「Vてくる·Vていく」表示的是移动意义和移动的方向性时,通常被认为是对称的,而当它表达的意义为行为的指向性时,则会出现不对称的现象。这正是因为「Vてくる·Vていく」在从表示物理性的移动意义到表达行为的指向性这一变化过程中,它的移动性逐渐减弱,而主观性在不断增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