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成本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6h】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成本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贸易成本的概念

1.2.2 贸易成本与国际贸易增长

1.2.3 贸易成本与本地市场效应

1.2.4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相关研究

1.3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与技术路线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及贸易关系研究

2.1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现状分析

2.1.1 双边贸易规模

2.1.2 双边贸易结构与特点

2.1.3 双边贸易依存分析

2.2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研究

2.2.1 贸易竞争性分析

2.2.2 贸易互补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贸易成本的估计方法及应用

3.1 贸易成本估计方法说明

3.1.1 直接估计法

3.1.2 间接估计法

3.2 我国与东盟及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估计及比较

3.2.1 参数设定及数据来源

3.2.2 双边贸易成本的实际测度

3.2.2 贸易增长分解与多边阻力估计

第4章 中国与东盟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4.2 数据来源及说明

4.3 计量回归结果及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4.4.1 贸易成本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4.2.2 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第5章 相关政策建议

5.1 调整现有产业布局,加强双边贸易合作

5.2 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减少国际贸易风险

5.3 缩小语言文化差距,降低双边贸易成本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贸易成本在传统贸易理论中一直被看作是外生变量,并被排除在理论模型之外。随着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汹涌袭来,国际贸易理论在发展中不断革新,开始更加广泛地吸纳和融合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当前,贸易成本的相关研究显得日趋重要,已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概念。
   2010年,在经济危机余波未平之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也为区域一体化和国际贸易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本文首先利用相关数据对1995~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现状和贸易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双边贸易额以年均21%的速度增长,主要贸易商品已经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东盟在初级产品出口上具有相对竞争优势,中国在6类、7类产品的出口上竞争优势明显;中国出口与东盟进口间的贸易互补性较低,而东盟出口与中国进口间的贸易互补性较高。随后,文章使用放松了双边贸易成本对称性假设的改进的贸易成本估计模型,对1995~2009年中国与东盟及其他四个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测度和对比。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成本下降了33.34%。文章还从收入增长、贸易成本下降、多边阻力下降三个方面对双边贸易增长进行了分解。在实证研究部分,文章利用传统引力模型间接分解贸易成本,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成本的各类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距离、人均GDP差额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成本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共同语言和加入WTO均有利于贸易成本的下降。其中,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成本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替代弹性的变化,对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总结全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