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ntertextual Studies on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6h】

Intertextual Studies on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Introduction

0.1 Milan Kundera and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0.2 Literature Review

0.3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0.3.1 Transposition in the Broad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0.3.2 Relation in the Narrow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0.4 Thesis Structure

Chapter 1 Allusion to and Parody of The Castle

1.1 Allusion

1.1.1 Allusion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Plot

1.1.2 Allusion to the Two Inclinations of the Hero K

1.2 Parody

1.2.1 Sabina's Lightness against K.'s Weight

1.2.2 Tomas's Satisfaction against K.'s Hopelessness

Chapter 2 Two Transpositions of Oedipus

2.1 Oedipus Read as A Metaphor: A way of Taking Responsibility

2.2 Oedipus Adapted full of Chance: An Attitude to the Reality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详细中文摘要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米兰昆德拉的名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通过四位小说人物的不同人生选择以及所造成的人生结局,一方面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终极悖论,一方面又探索了此背景下的人类可能性。本文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对《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与先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关系进行了着重的分析,实现了对于昆德拉小说的跨时性研究。正如克里斯蒂娃所述,任何文学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首先,通过仿拟和引用,发现米拉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与《城堡》上在人物,情节和母题上具有很紧密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揭示了米拉昆德拉通过最简单的互文手段—否定实现了对于卡夫卡笔下的悖论的另类思考,其次,通过对于卡夫卡笔下主人公K.的两种倾向的拓展,发掘出了两种人类常见的可能性困境。最终,通过对于《俄狄浦斯》文本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之中的两种不同的对换方式研究,指出了这两种对换方式对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并揭示出了米兰昆德拉隐于文中的对于人生悖论的答案。
  通过对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互文性研究,本文既充分挖掘了昆德拉对于先前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深刻认识到小说独特的思考角度和思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本文发现了米兰昆德拉对于两个文本不同侧重以及内在关系,最终为米拉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研究视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