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化痰活血法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的临床研究
【6h】

从化痰活血法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对眩晕的认识

2.西医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

3. 不足与展望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观测指标

4.统计方法

5.评定标准

6.研究结果

讨论

1 化痰活血法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立法依据

2 化痰活血定眩饮的作用机理、配伍意义和现代药理研究

3 TCD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意义

4 对照药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选择

5 疗效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7 结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1:眩晕严重程度评分

附表2:中医证候积分表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定眩饮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根据入组标准,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病例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化痰活血定眩饮,每次100ml,早晚各1次口服;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mg,日3次口服。疗程为14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分别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眩晕严重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眩晕严重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单项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单项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CD指标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CD指标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治疗组在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眩晕严重程度、中医证候和TCD相关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以化痰活血法为治疗原则,应用化痰活血定眩饮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