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晕宁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
【6h】

晕宁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总疗效

2 两组疗效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比较

4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分级评分的比较

5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的比较

6 两组治疗前后FIB的比较

7 两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指标的比较

8 两组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指标的比较

9 安全性指标观察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眩晕的认识

2 现代医学的认识

3 导师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认识及方药探讨

4 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晕宁颗粒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CirculationIscehmia,PCI)患者的临床伴随症状、血脂、纤维蛋白原、经颅多普勒(TCD)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等指标的影响,明确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规范和扩大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将76例患者,通过随机、平行、对照的实验设计,按1:1的比例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天麻素注射液(西南药业生产)1.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同时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广州天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治疗组为在此基础上加服晕宁颗粒,1包/次,批号:20070801,3次/日,均三周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对各观察指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1、治疗组痊愈率为36.8%,对照组痊愈率18.4%(P<0.05);治疗组愈显率84.2%,对照组愈显率52.6%(P<0.05)。2、晕宁颗粒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及自身治疗前对比,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转颈诱发试验(+)等症状和体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耳聋耳鸣这一症状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3、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及自身治疗前对比,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甘油三酯(TG)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TG无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与其自身治疗前对比经颅多普勒中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流速(VM)及搏动指数(PI)都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5、治疗组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中的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peaklateacy,PL)、Ⅰ-Ⅲ波、Ⅲ-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nterpeaklatency,IPL)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目比较,除Ⅴ波的PL及Ⅲ-Ⅴ波的IPL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效指标(Ⅴ波的PL、Ⅲ-Ⅴ的IPL)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晕宁颗粒确实能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改善后循环系统的供血,改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脑干听觉通路不同水平相应的动作电位,改善听神经,桥脑下段和桥脑上段的电活动等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