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株同时降解壬基酚和双酚A菌的分离鉴定和降解特性研究
【6h】

一株同时降解壬基酚和双酚A菌的分离鉴定和降解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NP和BPA的性质

1.1.1 NP和BPA的来源及用途

1.1.2 NP和BPA的化学性质

1.2 NP和BPA的富集及其生态毒性

1.2.1 NP和BPA的生物富集

1.2.2 NP和BPA的生态毒性

1.3 环境中NP和BPA的浓度分布

1.3.1 环境中NP和BPA的浓度分布

1.3.2 NP和BPA的检测方法

1.4 NP和BPA的迁移转化和归趋

1.4.1 生物降解

1.4.2 氯化作用

1.4.3 其它降解过程

1.5 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简介

第2章 污泥的驯化、降解菌株的分离、纯化与筛选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试剂与实验仪器

2.2.2 培养基的选择

2.2.3 污泥的驯化、降解菌株的分离和纯化

2.2.4 菌种的保存

2.2.5 NP和BPA的定量检测

2.3 NP和BPA的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最优菌的确定

2.3.1 菌悬液的制备

2.3.2 筛选条件

2.4 结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NP和BPA优势降解菌降解条件的优化及其动力学研究

3.1 引言

3.1.1 实验分析方法

3.1.2 动力学研究概述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试剂与实验仪器

3.2.2 培养基

3.2.3 NP和BPA的定量检测

3.2.4 菌悬液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环境条件对菌株降解NB、8PA的影响

3.3.2 降解动力学分析

3.3.3 与相关研究的对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降解NP和BPA的优势菌的鉴定

4.1 引言

4.1.1 细菌的16S rRNA鉴定概述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试剂与实验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菌株的165rDNA鉴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菌落的形态

4.3.2 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

4.3.3 16S rRNA鉴定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环境激素被公认为“第三代环境污染物”。而壬基酚(NonylPhenol,简称NP)和双酚A(BisphenolA,简称BPA),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生物降解是自然环境中消除NP和BPA污染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开展NP和BPA生物降解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深圳某污水处理厂反硝化除磷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分别以壬基酚(NP)和双酚A(BPA)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降解菌NB-1.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选用Monod方程作为描述菌株降解动力学的模型。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摇瓶试验进行了菌株降解条件的优化和降解特性的探索,结果表明,菌株NB-1降解NP和BPA的最佳条件为:醋酸钠投加量为20 mg·L-1,温度为32℃,pH值为8,接种量为2%。
   (2)在上述优化温度和初始pH条件下,NB-1在不同NP和BPA起始浓度下的降解反应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降解反应前36 h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NP和BPA降解的最适初始浓度为10~20 mg·L-1,当底物浓度均为10 mg·L-1时,NP和BPA的去除率分别为54.2%、44.7%,BPA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当底物浓度均为20 mg·L-1时,NP和BPA的去除率分别为56.4%、40.2%,此时NP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
   (3)对降解率最高NB-1进行菌种鉴定,根据菌株的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再结合菌落和菌体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NB-1为Serratia marcescens(粘质沙雷菌)。本论文研究了的是同时降解NP和BPA的细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