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证候要素提取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6h】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证候要素提取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一 现代医学对 VCIND的认识

二 中医学对 VCIND 证候的认识

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临床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讨论

1 VCIND中医证候要素文献研究特征分析

2 VCIND中医证候要素临床研究特征分析

3 髓虚毒损理论在VCIND中的重要地位

4 证候要素文献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对比分析

5 因子分析方法在中医证候要素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VCIND文献研究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入手,分别基于文献以及利用临床大样本VCIND患者中医证候筛查资料,深入挖掘VCIND患者的证候要素,探讨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同时进一步验证“髓虚毒损”病机学说的科学性,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为VCIND中医干预的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1.文献研究: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时间至2016年04月10日。收集辨证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文献资料,将符合标准的文献(37篇)录入到excel中,通过SPSS17.0软件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频次、频率。
  2.临床研究:本研究设计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方法,采集VCIND患者1813例,观察中医症状,证类分布特点,通过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提取证候要素,并统计归纳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
  结果:
  1.文献研究结果:32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率大于5%的证候是:肾精亏虚19(12.9%),痰浊阻窍15(10.2%),瘀血阻络13(8.8%),腑滞浊留12(8.2%),气血亏虚10(6.8%),肝阳上亢8(5.4%),火热内盛8(5.4%)。得到证候要素19个,其中病位证候要素8个,出现频率排在前3位的是:肾33(21.3%),神24(15.55%),脾22(14.2%);病性证候要素11个,出现频率大于10%的是:痰28(15.8%),血瘀26(14.7%),气虚22(12.4%),精亏23(13.0%)。
  2.临床研究结果:经统计学分析,选取10%以上的周边症状、舌象、脉象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特征根>1的公因子有17个,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57.335%。对17个公因子进行归类,最终得到7种证候要素,其中“精亏”和“痰”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7.96%和27.36%,其次为阳虚(14.45%),阴虚(8.83%),气虚(8.38%),血瘀(7.17%),火(5.85%)。
  结论:
  1.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可以达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很有必要继续深入开展证候要素的临床研究。
  2.非痴呆型血管源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证候要素进一步证实了髓虚毒损为本病的病机关键,验证了髓虚毒损理论的科学性,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中医干预的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